约4150字。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教学设计
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衡之后,教科书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他们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本节内容的基本知识框架是:
在教学方法上,本节教材以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并重,注重学习过程的作用。先后以四个【思考与交流】为主线,辅助以必要的【资料】查询、“废水处理化学沉淀法工艺流程”介绍和“实验”活动,始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关于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训练,教科书突出地以辩证思维为特征,以溶解与沉淀这两个互逆的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从“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等不同角度反复地论证物质溶解的绝对性和物质溶解限度大小的相对性,并且在论证物质的“溶”与“不溶”之间更使水溶液中各种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最终得出结论: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的过程。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为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科书通过【科学视野】提供了有关“溶度积”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学和参考。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溶度积”的计算。
2. 把握住知识的深度和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在难电离物质的溶解平衡问题上的讨论宜粗不宜细。需要指出的是,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难电离物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不能混为一谈。首先从物质类别方面看,难溶电解质可以是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弱电解质[如BaSO4是强电解质,而Al(OH) 3是弱电解质],而难电离物质只能是弱电解质。再从变化的过程来看,溶解平衡是指已溶解的溶质与未溶解的溶质之间形成的沉淀与溶解的平衡状态;而电离平衡则是指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达到平衡状态。关于这类问题要让学生了解,但不必深入探讨。
本节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本节教学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和转化。
教学建议如下:
1. 新课引入。通过一组补充实验,帮助学生回顾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为后面将“有难溶物生成的离子反应”转化为“难溶电解质溶解的问题”来研究作铺垫。
【补充实验3-4-1】展示室温下NaCl的饱和溶液,并明确NaCl的溶解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实现的。
【讨论】
(1)可采用什么方法判断该溶液是否为NaCl的饱和溶液?NaCl在水溶液里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
取2 mL NaCl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晶体,充分振荡后,晶体没有溶解,表明该溶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否则就不是。(可同时用实验验证)
当NaCl在水溶液里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其溶解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并且只要溶解平衡的条件(如温度、溶剂的量等)不变,该溶液中溶解的NaCl的量就是一个恒定值。
(2)欲使该溶液中NaCl析出的方法有哪些?
①加热浓缩;
②冷冻降温。
【补充实验3-4-2】取4 mL NaCl饱和溶液,滴加1~2滴浓盐酸(约12 mol/L),即可观察到大量白色沉淀产生。(提示:常温下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6.5%,密度约为1.20 g/cm3,物质的量浓度约为5.43 mol/L)
【讨论】你认为发生上述变化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资源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