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 资源简介: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第一章 归纳与整理.doc
第二节 有机物的结构特点(1).doc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2).doc
第三节 有机物的命名第二课时.doc
第三节 有机物的命名第一课时.doc 4
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1)法.doc
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doc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doc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教学难点:
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见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和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密切的联系?
[新课导入]目前,从自然界发现的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约有三千万种。简单介绍有机物和人们衣食住行之间关系。
[推进新课]系统地研究有机物通常需要首先了解有机物的分类,如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板 书]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思 考]有机物从结构上有哪些分类方法?
[板 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设 问]1.按碳的骨架,有机物可以分为哪几类?
2.这几类化合物在结构上个有什么特点?
[板 书]
链状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强 调]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例 题]请把下列有机物按碳的骨架分类
CH3—CH=CH—C≡C—CH3
CH3— —CH=CH2
[设 问]1.我们学过的常见有机物个有什么性质?
2.这些有机物的特性是由什么决定的
“有机物的结构特点”(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了解碳原子杂化方式与结构的关系
3、掌握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教学重难点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 PPt课件 球棍模型
教学过程
[引入]仅由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至今只发现了两种:H2O和H2O2而仅由碳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却超过了几百万种,形成了极其庞大的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家族”,这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关。
[板书]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
[提问]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P7内容后回答]
[学生]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可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也可相互成键。
[过渡]下面我们以甲烷乙烯乙炔为例来详细说明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
[板书]1.甲烷的成键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P7的资料卡片部分,搞清键长、键能,键角等概念]
[师] 一般说来,键长越短,键越牢固。键能越大,键越牢固。键长、键能可判断分子的稳定性;键长、键角可确定分子在空间的几何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同分异构体概念及分类;
2、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3、通过对同分异构体各题型的练习,要分析总结出对解题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方法、结论等,从“思考会”转变成“会思考”,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考生对同分异构体及同分异构现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能准确判断同分异构体及其种类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重点: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教学难点:
同分异构体相关题型及解题思路。
教学工具:
戊烷球棍模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同一个分子也可能有不同的结构。下面我们以C5H12三种不同的结构为例,填写思考与交流的表格。
【学生活动】讨论完成课本P9.的思考与交流。
【板书】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师: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戊烷的几种结构。
【学生板演】
CH3 CH2CH2CH2CH3 CH3 ─CH2CH3 CH3─C—CH3
【实物展示】展示戊烷的三种球棍模型。
师:观察这三种结构,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学生:相同点是分子式相同,不同点是碳原子的连接顺序不同。
师:回答很好,像这种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板书】1、定义: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因而产生了性质上的差异,这种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isomerism)。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isomer)。
“有机物的命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 在烷烃命名的基础上理解掌握烯烃和炔烃的系统命名法。
2. 掌握简单的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方法。
3.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给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4. 能给结构式命名,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质与名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根据烃的结构式命名,根据烃的命名写烃的结构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烷烃的命名方法,
[过渡]烷烃的命名是有机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下面我们学习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板书]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 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CH2=CH-CH2-CH3 1-丁烯
(2) 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CH3-CH≡CH-CH2-CH3 2-戊炔
(3) 用阿拉伯数字表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4) 支链的定位应服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的定位。
CH3
H3C-C=CH-CH=CH-CH3 2-甲基-2,4-己二烯
2-甲基-2-戊烯
[投影练习]给下列有机物命名。(见PPT课件)
[过渡]解决了烷烃、烯烃、炔烃的命名,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机化合物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2、了解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与数据处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通过有机化合物研究方法的学习,了解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了解质谱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先进的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现代物理学及计算机技术对有机化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体验严谨求实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机化合物组成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
2、分子结构的鉴定。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1、有机物分离提纯的主要方法——蒸馏、重结晶、萃取;
2、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有机物分离提纯的主要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后面几个步骤。
【板书】二、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设问】要想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首先要确定有机物中含有哪些元素,那又如何确定
呢?如何利用实验的方法确定有机物中C、H、O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板书】1、元素分析:
【讲解】定性分析——有机物的组成元素分析;(如燃烧后C→CO2 H→H2O Cl→HCl等)定量分析——分子内各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通常利用燃烧法)
分析方法:李比希氧化产物吸收法(分析原理);现代元素分析法(图片展示现代元素分析仪)
【例题】(教材P20)某含C、H、O三种元素的未知物A,经燃烧分析实验测定该未知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16%,氢的质量分数为13.14%。(P20)
试求该未知物A的实验式(分子中各原子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练习】某同学为测定维生素C(可能含C、H或C、H、O)中碳、氢的质量分数,取维生素C样品研碎,称取该样品0.352 g,置于铂舟并放入燃烧管中,不断通入氧气流。用酒精喷灯持续加热样品,将生成物先后通过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0.144g和0.528g,生成物完全被吸收。试回答以下问题:
(1)维生素C中碳的质量分数是 ,氢的质量分数是 。
(2)维生素C中是否含有氧元素?为什么?(3)试求维生素C的实验式:
【追问】有了实验式,若要确定它们的分子式,还需要什么条件?(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P21的“学与问”
【思考与交流】回忆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有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