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doc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doc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doc 必修1《引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2.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原子和分子、解开许
多物质的构成之迷、合成与开发新物质、新材料。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①实验性较强;②有特定的概念和理论;③有独特的学科语言;④与生产、生活、社会联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
1.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资料(或观看录像),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
务的观点。
2.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化学史,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化学已
经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3.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热爱化学这门学科。
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重视实验,尊重实验事实的良好品质和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6.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初步建立学习化学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和思维方法
课时分配:1课时
预习探究:(学生用)
1..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不仅解开了许多物质的构成之谜,而且合成并开发了大量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新物质、新材料。
2.化学不仅支持了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且将为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和资源问题等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
3.化学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基础化学知识对于识别伪科学、判断某些商品是否会影响环境质量或人体健康等也是必需的。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二、本章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1.与初中的衔接作用
与第1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知识的延伸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入发展、提升、统一。
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
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
3.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习本章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悉的物质,逐渐认识到有限的因素与庞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
(1)物质分类法属于方法性工具,就不要把它本身当做死的知识来学习和训练。而要以其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法,对所学化学元素、物质、反应等进行多角度的分类,借以巩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
(2)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电解质)两部分内容,在中学阶段的确是重点知识,但绝不意味着此处的教学要“一步到位”。而这里所说的不要“一步到位”,也不意味着在概念教学方面随意降低要求。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础概念的教学要务求扎实。而这个扎实需要的是学生的主动思考、记忆、联想和教师科学设计和安排的必要训练。
对于示范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可考虑介绍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在水溶液里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的事实。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关于电解质的完整概念;另一方面可以为今后教学打下更好的基础。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材分析:
本章以物质分类作为主线,教材从知识来看,属于传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但没有按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纵向分类研究,而是将整个金属作为研究对象,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横向分类,横向比较,了解通性,突出特性。而且没有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作为理论指导,而是以物质分类作为暗线贯穿全章。
本章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实验事实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由于本章没有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作为理论指导,学生不能用推理、假设、验证的方法来学习,必须以实验提供的大量反应事实为依据,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知识,形成规律。所以各知识点的展开都是以实验为出发点,实验探究是本章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
本知识作为高考热点之一,历年各地高考皆有考查,05年全国卷Ⅲ第26、27题,05年江苏卷四20题,05年北京卷第28题;06年江苏卷第7题,06年上海卷14、22、27题,06年广东卷第22题;07年广东卷第12题,07年北京卷第27题,07年上海卷第24题等。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属于中等难度。
考纲解读:
(一)本章课程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索,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二)本章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够写出课本上出现的化学方程式。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安全、顺利完成科学探究实验,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2)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本章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章在选材上着眼于这几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常见无机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例如,二氧化硅与硅酸盐产品的应用及其发展,氯气的性质与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及广泛用途,酸雨的形成等。这些内容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另外,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渗透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科学视野──“新型陶瓷”“信使分子──NO”“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等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价值。这样,更全面地体现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
考纲解读
1.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不同的非金属单质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2.了解氯、氮、硫、硅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某些非金属化合物既有相似的性质,又有各自的特性。
3.认识氯、氮、硫、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
4.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5.以非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6.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某些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单元内容特点
增强学习的探究性、亲历性和体验性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来自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