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ppt8(2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一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5.9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5/16 11:10: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46张ppt.ppt 7.74 MB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doc 51.00 KB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二、学生分析
  (1)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3)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4)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① 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②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②使学生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③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课前微视频预习,实现了个性化、自主性学习,对课中学习奠定基础。预期效果:观看视频能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和预习的效果,体现自主学习。
  2、课中利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实验动画演示、学生动手实验等、以及酸雨对环境影响的视频,实现微观世界的直观化、可视化,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预期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3、课后电子白板的运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预期效果: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视频导入 播放”重庆酸雨“视频 观看视频 视频播放器
  展示几组图片 展示 观看 PPT
  建构”知识主线“ 这一节课,我们将从3个方面入手研究SO2的化学性质。
  1.生活现象
  2.理论分析
  3.实验探究 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并做好准备从这3个方面入手掌握本节主要内容 PPT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