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化学总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ppt20(10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课件 / 高考复习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2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9/20 21:54: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赢在微点】2017届高三化学总复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精讲课件+配餐作业)(10份打包)
10.ppt
11.ppt
12.ppt
13.ppt
14.ppt
配餐作业10.doc
配餐作业11.doc
配餐作业12.doc
配餐作业13.doc
配餐作业14.doc
  配餐作业(十一)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A组•全员必做题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碘水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紫红色
  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C.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将阴极气体产物通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
  D.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
  解析: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上层颜色应变为紫红色,下层颜色变浅,A项错误;CuCl2是固体应为烟而不是雾,B项错误;电解NaCl饱和溶液,阳极产生的Cl2能使碘化钾淀粉溶液变蓝,C项错误。
  答案:D
  2.工业上漂白粉的制备是将氯气通入到石灰乳(含水较少的熟石灰)中,所以工业漂白粉中含有次氯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氯气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且全面的是(  )
  A.漂白粉具有漂白性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Cl2
  B.漂白粉溶液显碱性是因为其中含有Ca(OH)2
  C.家庭使用漂白粉必须加入少量醋酸
  D.氢氧化钙的存在可以减缓漂白粉的失效
  解析:因为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故在潮湿的环境中,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这是漂白粉具有漂白性的原因所在,在家庭中使用不必加醋酸,A、C错;漂白粉溶液显碱性除了因为其中含有Ca(OH)2外,还因为次氯酸钙的水解,B不正确;因氢氧化钙更易与CO2反应,故它的存在可以减缓漂白粉的失效,D正确。
  答案:D
  3.三氯异氰尿酸(结构简式如图)是养蚕业和水产养殖业最重要的消毒剂,三氯异氰尿酸水解生成X和NH4HCO3。下列关于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结构式为H—Cl—O
  B.X有强氧化性
  C.X属于弱酸
  D.X属于电解质
  解析:三氯异氰尿酸的分子式为C3N3Cl3O3,根据元素守恒可以得到X为HClO,故其结构为H—O—Cl,A项错误。
  答案:A
  4.实验室既可用浓盐酸与MnO2在加热时反应制备Cl2,也可用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备Cl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题目信息知:KMnO4的氧化性比MnO2的强
  B.制备氯气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只需要使用氧化剂与还原剂
  C.用排气法收集不需要利用其他试剂就能确定集气瓶中已收集满气体
  D.用足量MnO2与含有4 mol HCl的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得到Cl2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解析:在制备氯气的整个实验过程,除了使用氧化剂与还原剂之外,还需要净化气体的试剂和吸收尾气的试剂。
  答案:B
  5.(2016•西安一中模拟)碘是一种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元素,已知I2能溶于NaOH或KI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3I2+6OH-===5I-+IO-3+3H2O(HIO不稳定,易发生歧化反应)和I2+I-===I-3,溴化碘(IBr)是一种卤素互化物,具有与卤素单质相似的性质,下列反应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IBr加入Na2S溶液中产生黄色浑浊:IBr+S2-===I-+Br-+S↓
  B.IBr加入KI溶液中:IBr+2I-===Br-+I-3
  C.IBr加入NaOH溶液中:IBr+2OH-===I-+BrO-+H2O
  D.IBr加入AgNO3溶液中:3IBr+5Ag++3H2O===3AgBr↓+2AgI↓+IO-3+6H+
  解析:IBr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是-1,碘元素的化合价是+1配餐作业(十二) 硫及其化合物
  A组•全员必做题
  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蔗糖的“黑面包”实验中只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火柴棍沾上浓硫酸后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C.浓硫酸主要以H2SO4分子存在
  D.稀硫酸和浓硫酸性质完全相同
  解析: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因脱水生成单质碳,浓硫酸因吸水放热,碳在受热条件下继续被浓硫酸氧化为CO2,浓硫酸表现了脱水性、强氧化性,A错;火柴棍沾上浓硫酸后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B错;稀硫酸不具有浓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D错。
  答案:C
  2.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现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点燃硫黄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以漂白纸浆
  B.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吸水性
  C.将H2S气体通入CuSO4溶液生成CuS沉淀,说明H2S为强电解质
  D.将Al片加入浓硫酸中,反应剧烈,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
  解析:硫黄燃烧生成SO2,该气体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纸浆,A正确;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色,此时浓硫酸表现出脱水性,B错误;H2S是弱电解质,之所以能够与CuSO4溶液反应,是因为二者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和酸的CuS沉淀,C错误;常温下,Al遇浓硫酸发生钝化,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金属与酸的进一步反应,D错误。
  答案:A
  3.(2016•海南七校联考)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SO2可用于漂白纸浆
  B.碱石灰可用于干燥氯气
  C.氢氟酸可用于蚀刻玻璃
  D.碳酸氢钠可用于中和胃酸
  解析:SO2具有漂白性,可漂白纸浆,A项正确;碱石灰属于碱性干燥剂,不能用于干燥氯气,B项错误;氢氟酸可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可用于蚀刻玻璃,C项正确;碳酸氢钠碱性较小,不具有腐蚀性,可与胃液中的H+发生反应HCO-3+H+===H2O+CO2↑,从而降低胃液中H+的浓度,D项正确。
  答案:B
  4.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  )
  A.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S――→O2/点燃SO3――→H2OH2SO4
  B.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
  C.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O2+O2=====高温2CO2+2CaSO4
  D.土壤中的闪锌矿(ZuS)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CuS),说明CuS很稳定,不具有还原性
  解析:S与O2点燃生成SO2而不是SO3,A错误;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硫酸盐的形式进入土壤中,B错误;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使SO2转化为CaSO4,从而减少了SO2的排放,C正确;铜蓝(Cu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具有还原性,D错误。
  答案:C
  5.在一定体积的18 mol•L-1的浓H2SO4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为0.9 mol,则浓硫酸的体积(  )
  A.等于50 mL      B.大于50 mL
  C.等于100 mL D.大于100 mL
  解析:由Cu+2H2SO4(浓)=====△ CuSO4+SO2↑+2H2O知,当还原0.9 mol H2SO4时参加反应的H2SO4为0.9 mol×2=1.8 mol。由于Cu不与稀H2SO4反应,因此即使铜片过量,硫酸也不能完全反应,即原浓H2SO4中n(H2SO4)>1.8 mol,所以原浓硫酸的体积大于1.8 mol18 mol•L-1=0.1 L=100 mL。
  答案:D
  6.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所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BaCl2溶液变浑浊 SO2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了BaSO3沉淀
  B Na2S溶液变浑浊 SO2与Na2S溶液反应产生了S单质
  配餐作业(十三) 氮及其化合物
  A组•全员必做题
  1.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
  A.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
  B.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C.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
  D.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解析:C项中由于N2很不活泼,故作保护气,不参与化学反应,也就不参与氮的循环。
  答案:C
  2.科学家预测,氨有望取代氢能,成为重要的新一代绿色能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催化剂△4NO+6H2O
  B.液氨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液氨泄漏
  C.氨气比空气轻,标准状况下密度约为0.76 g•L-1
  D.氨气与氢气相比,优点在于氨气不容易发生爆炸,使用时更安全
  解析:A项,该反应中有污染性气体NO产生,故不符合清洁能源的要求,错误。B、D项均正确。C项,氨气的标准状况下的密度ρ标=MVm=17 g•mol-122.4 L•mol-1=
  0.76 g•L-1,正确。
  答案:A
  3.下列制备氨水的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解析:制备氨水不需要干燥氨气,A、C选项错误;D选项,不能防止倒吸,错误。
  答案:B
  4.(2016•湖南六校联考)a mol FeS与bmol FeO投入VL c mol•L-1的HNO3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可看做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HNO3可能为(  )
  A.(a+b)×63 g        B.(a+b)×169 g
  C.(Vc-9a+b3) mol D.(a+b) mol
  解析:
  FeS+6HNO3===Fe(NO3)3+H2SO4+3NO↑+2H2O
  a mol  a mol  3a mol
  3FeO+10HNO3===3Fe(NO3)3+NO↑+5H2O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