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艺术·能力

作者:佚名  时间:2006/9/21 9:43:1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中学语文教学既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综合性等特点的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而教学的艺术与方法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桥梁。 
     首先,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就没有高尚的品行、情操和远大的理想,也不会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及相关的能力。突出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就要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摸透学生的思想脉搏,选准具体的教学方法,搞好课堂的整体设计,使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尤如溪流不断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要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形象感染。即以教材提供的形象材料为依据,极其自然、直接地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施加影响,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如《纪念刘和珍君》,作者五次写到刘和珍“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等肖像特写,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这样一位善良的、和蔼的、笑容可掬的女性,表现出火一样的热情和鲜明的爱憎分明的情感。如:敢于带领进步青年同卖国的反动派作殊死斗争,在枪弹的攒射中正视淋漓的鲜血。因此,在刘和珍君的美影中,我们看到了敌人的凶残卑劣,看到了革命青年的英姿品格以及民族的曙光和希望。教师如能从形象自身的意义出发,引导学生去认识刘和珍君,就会使他们从形象的感染中提高认识、得到效益。 
      第二、哲理昭示。即教师不停留在教材思想问答的表面,而是深入本质,将其升华处理,给学生更深刻的思想启迪。如《英雄赋》,作者描写了儿时仰慕的雄关和眼前的雄关,盛赞了眼前的古老雄关,从而真正揭示了雄关——对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伟大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就是最坚固最伟大的雄关!“固若金汤”的雄关!这样的升华讲解,牵动着学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情思,加深了学生对个人价值取向的思考。 
第三、美育诱导。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他们在复杂缤纷的生活中,对不同的现象、事件、人物、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区别丑美、是非、曲直、真假、善恶。 
同时,语文教学又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把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局部性教育设计和全局性教学设计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课堂教学的整体。下面我就仅从结构教学和拓展教学谈谈如何达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一、节奏教学。即讲课应讲究课堂艺术。包括教学内容安排的整体和谐、速度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穿插与配合等。这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程度,根据课堂气氛和师生双边活动的情况,给出课堂节奏美丽的画卷。如学生已知与易知的内容,课堂节奏可明快些:学生未知与难知的内容,课堂节奏可徐缓些。又如欢乐的气氛节奏要明快,宁静的气氛节奏要轻柔,悲壮的气氛要凝缓等,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和谐共振效益,起到突出教学内容,协调课堂活动,唤起学生灵感,增强学生学习愉悦、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二、拓展教学。即通过教材现有知识的讲解,把学生带入新的知识境界,开拓、扩展学生的知识空间。学生总是期望能学到一些新知识、掌握一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不应总是搬弄那些陈旧的、重复的、无生气的东西教学生,而是要不断地去探索、刻意求新,用新知识、新能力来武装学生,并巧妙地留给学生回味的余地。如讲授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这样分析春风:风是无形的,树枝轻轻摇动,那是风上了树梢上;水荡起层层涟漪,那是风吹皱了一池春水。由此,可以告诉学生,描写无形的事物可以借助有形的事物。但这并非是表现无形的事物的全部方法。如:风还可以送来宛转的鸟声,传出芬芳的泥土香,还可以象母亲的手一样抚摸你。听罢,学生可以回味悟出:无形的声音、气味与感触、亦能描绘无形的事物。于是就被引到一个更新的感知天地,得到更大的求知满足。 
      最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用教。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是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心地让学生去自学。自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自学汇报课、独立思考课、练习作业课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形式。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这些自学形式能使学生跳出被动的学习局面,走出狭小的知识空间,主动地涉足知识鲜花遍开的草原,积极采撷丰富的知识果实,饱尝求知、获取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于是,学生便会更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热心讨论,从而大大地促进了自身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当前,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这就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能授人以鱼,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不单是要把学生带入长满鲜花的草原,让他们看到五彩斑斓的野花,明烂清涌的小溪,成群结队的牛羊,鸣音清丽的鸟雀,翩飞飘舞的蝴蝶,又要让学生具备创造这美好境界的本领。这就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真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