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的“文”与“人”
作者:焦守红 时间:2006/10/20 6:33:1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我的母亲是个跛子。有次上学,我忘了带午餐,中午坐在教室里,我唯恐妈妈来送午饭,我宁可挨饿,也不愿被人嘲笑。可我妈一点也不知趣,居然来到了学校,她一跛一跛地到处打听我,惹得不少同学都跟在她后面一跛一跛地学样。我觉得受了极大的侮辱,而这种侮辱是我那不知趣的母亲带来的。我愤怒地将母亲手中的午餐打掉,一头冲出了人群......”毫无疑问,这是一段失败的作文,失败的原因并非小作者写作上出了什么大毛病,而是他做人失败了。思想残缺的作文是无弦的琴、不发光的灯,给人留下的是废品的遗憾。
而今趋势,青年人的时髦消遣莫过于上网。偶然与网上昵称甚雅的学子手谈,则其手写表达能力着实令人摇头叹气。究其根源,在校时未能叨领作文之教固不在话下,精神上的空虚无聊更是实情。我那时候真想奉劝青年网虫不要滥竽于电脑世界,快快回去补救自己的人与文,于是就又想到了在校中学生的人与文。一些中学生常将作文沦为网吧的寒喧之作,信手写来却又毫无情趣,虽然写的都是令人看得懂的文字,却令人一眼见底,中途难得不打哈欠。做人的素养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看世界和写世界。今年四月,我带学生到郴州苏园桥公园观光。有的学生雅兴勃勃,看了日景还觉不够,又利用“五.一”节假日去赏夜景。有的学生则对观光毫无兴趣,他们不象是去逛公园倒象是去服苦役。由于思想感情不同,写出来的作文大相径庭。“雅兴勃勃”的同学写得有滋有味:
静静的假山突然发出喧闹声,原来一股股的人工瀑布从各路石缝中释放出来,假山前的喷水池闻风起舞,“倏”地一声展开了美丽的孔雀屏,一束束闪亮的水柱如节日的焰火冲向高空,象是要飞上天去与彩云一道飞翔。喷水池外圈的五大水柱包围着中央几圈小水柱,象几位母亲簇拥着一群孩子雀然起舞。见此景,同学们忘记了五月春寒的料峭,一头扎进水柱丛中与之嘻闹。水柱乐不可支,此起彼伏,舞的更欢。过往游人止不住纷纷加盟其中,连不远处下棋下得热火朝天的老人们也被感染得从象棋的硝烟战火中退了出来。一时间,公园里所有的人气都涌聚在这,四周的花啊树啊也都嘻嘻哈哈的笑出了声。
无独有偶,就象教育家魏书生的弟子也曾经嚷嚷的那样:“这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山啊树啊,哪儿还不都一样。没意思,没意思。”这种情绪不佳的学生写作文笔墨最为经济 :“无聊,无聊,没什么好看的,没什么好写的。”在中学生的语典里,“无聊”一词大概就是“没意思”的意思。这个词足以代表他们对作文的全部厌恶和无奈。
有的学生说:“真诚是作文的灵魂,我怎样想就怎样写,觉得没意思我就不写。”的确,说真话的精神难能可贵。但如果一个人在作文里只是展示自己对生活的麻木不仁、才疏学浅或炫耀自己的自私和无知,这样的“真诚”还值得提倡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理顺文与人的关系、在作文中展示一个高品位的真诚吗?
若问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为了完成任务”或者“为了应付考试”这种回答已数闻不鲜。有没有人喜欢作文呢?回答是肯定的。为什么他们喜欢作文呢?除了他们会写因而有兴趣写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考究古今中外的大作家,从战国的屈原到现代的鲁迅,从中世纪的旦丁到二十世纪的托尔斯泰,我们会发现他们无一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写文章。伟大的作品来自伟大的人格,优秀的作家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这种责任心驱使他们自发地写作,有的人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写作。我们的中学生在提笔写作文时有没有想到过自己的责任感?一种对自己、对社会的基本责任感?如果有,就必然会自觉地思考生活、思考人生,而只有对凡此种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才会时有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这时的他们不再是为完成作业任务而写,他们会借老师布置作文的契机为自己开拓一片练习飞翔的天空,让自己一天天羽翼丰满。
不可避免有学生不同意“伟大的作品来自伟大的人格”的说法。他们会反问: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是个大汉奸,不照样写出了流芳后世的美文吗?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首先,这只是一种个别现象。“文如其人”是作家们的共性,我们不应用个别现象来否认普遍规律。其二,文与人的背离多出现在成年人中。由于阅历深浅不同,成年人的性格远比青年学生复杂。人们对于青年学生首先感到的印象是单纯、坦率、心口如一,学子们骨子里也的确单纯,人格分裂现象在学生中微乎其微。很多时候写作方法并不是致命因素,一些曾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后来成了大作家就是明证。在作文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思考生活比单纯地学习写作技巧更为重要。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逝世时,世界联合国总部最高层的那杆大旗默默下降了一半,不仅如此,联合国各会员国的国旗都被叠成小方块放进了抽屉。这一举动震惊了各国成员:自联合国成立以来,总部还没有因哪一国元首的去世下过半旗,更没有因哪一个人物的去世把别国的国旗也收起来的事。一些国家的外交官发话了,说我们国家第一元首去世时联合国未下半旗,周总理是第二首脑,为什么这样抬举他?当时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解释了其中的两个原因:其一,中国是文明古国,国有财富不计其数,可周恩来在世界国际银行中没有一分钱个人存款;其二,中国有十亿人口,可周总理却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你们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只要能做到其中的一条,在他逝世时,照样给他下半旗。话一说完,场内一片默然。连开始起劲诬蔑中国的先生们也不得不点头称是。这则例子表明,人类在精神上有着共享的一面,无论是敌对的国家还是敌对的个人,人们的潜意识里对崇高的品格总是怀有敬意的。美好的事物永远是人类社会共享的财富。作文当中愈是展示高尚的情操,就愈容易引起社会的共鸣而获得成功。假如中学生在作文中只是放纵个人情绪,完全忽视客观事实和他人的利益,那么即使有一群“同党”自欺欺人地为之捧场,却终竟不能得到其他大多数人的认可,更不可能登上作文成功的宝殿。要想作文成功率高一点,首先要使自己的品位高一点,让读者通过你的文认识你的人,又通过你的人来接受你的文。
立德立身之际,作文不管写得好不好,动笔必定有益。作文不象中国的毛笔字,不写毛笔还有钢笔,作文以人为本,以“写”为通衢大道。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在学生面前,我看黄先生今天定会于“读书”之后加上“动笔写作”四字。
在作文中展示自己作人品格的方式是多样的:
写风景可以抒发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而对祖国一草一木的热爱本身就是一种爱国情操;记叙人和事可以坦露自己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说明文可以弘扬文化、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议论文更是可以表达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心。
理顺了文与人的关系,中学生的作文态度将为之一新,写作视野将豁然开朗,一篇篇的好作文将闪亮登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