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论框架下的语文课堂提问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2/23 22:0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对话理论框架下的语文课堂提问
富阳市二中  江树文  311400

内容摘要:在对话理论框架下,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教学。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囿于种种因素,对话教学的具体实施有相当大的困难。对话精神的实质可以通过语文课堂问答来落实,新型的的师生关系是基础。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组织者、指导者。
关键词:对话教学   语文   课堂提问


一、 对话教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对话是普遍存在的,但在理论界,对话已经超越原始的语言学意义而在哲学的高度上被人们所关注和探讨。最早提出对话概念并使其真正系统化、概念化和理论化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他看来,对话可以从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层次上加以理解。从广义上讲,对话包括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言语相互作用形式。理想的对话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双方追求的共同目标是真理。巴赫金还认为,人类只有依托语言或话语才能生存、思考与交流。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和话语的沟通为基础。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是相互依存的,个体作为存在,总是以他人的存在作为前提,个体通过他人的反映来显示自己,而他人亦通过另一个体的观照才得以存在。因此,个体与他人之间必然形成交往关系,而交往则主要通过言语的交往被实现,这种言语的交往与生俱来就是一种对话关系。“人类生活本身的对话性”在言语的交往中显现出来,言语确证了人的具体的存在方式,确证了人是一种言语交往中的存在、对话的存在。
德国的克林伯格(Klingberg.L.)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我们称之为“教学对话”。对话不仅仅是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学情况的及时反馈,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它是一个意义生成的过程,对话本身的发展就应带动师生双方精神的发展。对话的过程就是思想、真理、意义、情感潜移默化的过程,使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变革的过程。具体到语文教学,对话面对的是一个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