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9/7 18:47: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200字。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微型教案
   代盛江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过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3、认识在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主人与林冲思想发展转变的过程。
   2、人物形象刻画与情节的关系。 
   3、理解宋元时代口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读懂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导语设计]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大家熟悉的《好汉歌》中有这么几句:“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水浒简介]
   《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添上了“惊噩梦”的结局,成为七十回本。七十回本《水浒》结构安排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其艺术价值。
   明代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所以,一般认为《水浒》为施耐庵与他的学生罗贯中合著。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关于他的籍贯,说法不一,有人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人说是江苏兴化人;也有人说原籍苏州,后迁淮安。元朝至顺年间(1330—1333)考中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两年,因不满权贵而弃职,回家闭门写书。卒于明洪武(1368—1398)初。相传他和元末的农民运动有一些联系,或者参加过农民起义队伍。还有人说小说家罗贯中是他的门人。但这些说法都缺乏确凿的依据。
   [背景简介]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