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字水中学2024-2025学年上期高2026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15 16:21: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350字。

  秘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上期高2026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 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 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 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 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黑色线框)作答,写 在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是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
  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也就是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也因此,大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凡事照搬经验去做就行,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人”的生活状态。
  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扔下你独自逃亡。不靠土吃饭、早已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
  (摘编自《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
  材料二:
  中国人讲的“家”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是“State”,并没有一个“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发展中积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
  B. 材料二详细地解读了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并可以看作是对材料一中的家国情怀的必要补充。
  C. 中国人带着地球流浪,既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这种情怀是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无法理解的。
  D. 材料三认为家国情怀是以家为本位的人类共通意识,是情与理的合一,全面地体现为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相对固定,人们主要靠土地吃饭,而这种不流动使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土气。
  B. 中国传统社会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种礼治,人们之间讲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
  C. 费孝通运用比喻形象通俗地说明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特性,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
  D.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家国情怀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
  3. 下列说法中,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菜根谭》
  B. 靠种地谋生 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贵。——《乡土中国》
  C.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旷怡亭口占》
  D.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
  4. 以下对材料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先以“家”的概念为引子,然后直接阐述了费孝通关于中国社会基本性质的观点,未对“家”与费孝通观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分析。
  B. 文章开头即深入探讨了费孝通关于中国社会结构的观点,随后才以“家”为例进行说明,这种结构显得头重脚轻,不够合理。
  C. 材料二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包括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以及假设论证,同时还引用了费孝通的观点进行论证。
  D.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未能将“家”的概念与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紧密联系起来,导致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清晰。
  5. 请结合《乡土中国》的内容和材料二,从“差序格局”和“礼治与法治”的关系的角度来评析下面的事例。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华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小陈举报父亲之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
  【解析】
  【导语】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剖析了中国的家国情怀及其社会结构特性。材料一以电影为引,探讨中国人与土地的情感;材料二通过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分析“家”在中国社会中的弹性与人际关系特质;材料三从哲学角度探讨家国情怀的统一与情感深厚。这些内容共同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并揭示了中国人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传统观念的坚守与反思。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错误。不合文意,材料二原文为“或者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才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材料三说“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所以不能说是中国人独有的。
  C.“这种情怀是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无法理解的”错误。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一最后一段只是说“不靠土吃饭、早已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并未说完全无法理解。
  D.“材料三认为家国情怀是以家为本位的人类共通意识”错误。根据材料三第四段“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可知,体现在国土与国权、国君与国民的统一上在材料三原文中是“中华民族的意识”,不是全体人类的意识。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济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慌张地跑来跑去。与值班室相隔两个房间,看门人巴拉蒙已经第三遍擦他那双节日才穿的皮靴。他擦得很起劲,所有的房间里都能听到他的吐唾沫声和上过鞋油的刷子的沙沙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