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点石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190字。
辽宁省点石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日常生活来看,市场和资本对于食物的很多直观影响,我们已经不陌生了。比如眼下我们吃的猪肉,不管是最终被做成了辣椒炒肉、狮子头,还是锅包肉,原材基本都是来自欧美的少数猪种。在一九六○年的全国调查中,中国仍有超过一百个本土猪种,而到了二○一○年,却有超过九成的猪肉是由欧美的三个猪种后代产出的。从经济的考量来看,欧美的白猪数月长成,瘦肉率高,而中国本土各类品种则要以将近一年的时间为生产单位,成长慢,肥肉多。在当代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农户与猪的紧密关系已经逐渐消失,而土猪的营养和肉质的优点往往只能对应一个小众的细分市场。有着长期本土培育历史的土猪们在过去数十年的竞争中早已败下阵来,被排除出大众的消费领域。类似的情况,大豆、肉鸡、奶牛等食物在来源上也都已然发生或者在进行中。
这种食物品种的快速变化,并不能单纯理解为消费口味发生变化和各地品种之间的自然竞争导致的后果,这个过程更蕴含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资本对于技术的掌控,以及工业化农业对于传统农业的碾轧。如果追溯得更远一些,上述欧美品种也并非西方自古就有,而是在其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培育出来的。这段品种更迭的历史里,真正关键的一步不是猪种培育技术的发展,而是欧美农业在资本引导下的变迁。
和其他人类活动所经历的一样,农业的发展在资本和市场的视野里变成了一个单调的工业算术,需要以最快的周转速度、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多的产出,进而得到最多的利润。就像任何产业一样,无法在这个算术中走在前列的生产者就会在竞争中出局,农业本身的价值和品种的多样性等因素却使它难以进入这个算术当中。所以在这个“语境”里,品种的培育改良才变得那么迫切。资本对于占有垄断性品种的关切,正如其对于任何垄断专利权的热情。如果说品种改良在漫长的历史里面还属于农业生产者自发的群体努力,到了现代历史的“语境”下,品种培育则意味着控制与利润,它越来越多地被掌握在少数拥有资本和技术的企业手里。欧美资本们长期筛选培育出来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在当代中国的工业化农业算术里面,同样是正确答案。只要是对农业的市场价值还有所追求的普通农户,就不得不跟随市场,没有什么选择可言。
事实上,农业的这种工业化改造并不只是促成品种的单一化,也推动着农业逐步变为工业的附庸,而农村也随之愈发变为城市的对立面。工业化农业执着于得到最大的产出,这样的算术不考虑生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态因素就真的消失了。比如土壤的肥力在密集高强度的作物种植条件下就会衰退,事实上这成为持续获得最大产出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说在近代以前,农业主要还跟本地消费连接,农民还能用制度化的休耕和以本地食物为基础的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土壤肥力的衰减,农村可以没有垃圾;而到了近现代,工业化农业的产出则主要是为了满足远方城市越来越高强度的需要,不仅农业的产出没法变成本地的有机肥,而且在城市里面,最终也会变成城里人所头疼的垃圾,成为环境公害。
(摘编自许准《如今谁知盘中餐》)
材料二:
马克思提出的关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相综合”的原理,是农业工业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写道,“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原始的家庭纽带,也就是把二者的早期未发展的形式联结在一起的那种纽带,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撕断了
1.根据材料二,对下列图示中所补充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促进 B.②协调发展 C.③农业经济主体 D.④工业生产方式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土猪肉因不能适应当代的社会经济环境而被排除出了消费领域,这反映了市场和资本对食物会产生直观影响。
B.在资本的引导下,农业本身的价值和品种的多样性在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步出局,其中利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C.农业工业化的理论并不是无根之木,而是以马克思的相关原理为基础的,即农业和工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综合的原理。
D.在我国农业工业化的发展是以农业的市场化为背景的,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在所有农业生产要素中往往起支配作用。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农业工业化体现的一项是( )
A.山东省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配置了份额较高的农机人员,而且在耕种、播种、灌溉等环节都实现了较高程度的机械化。
B.极星农业科技园是一个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穆家峪镇的芬洛式玻璃连栋温室,主要包含了番茄种植区、水培生菜区和育苗区。
C.在海南繁育制种基地,利用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把农作物育种材料在夏季于北方种植一代,冬季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
D.1900年前后,工业元素导入,蒸汽拖拉机出现,而后又出现了柴油拖拉机,改变了传统农业的要素配置方式。
4.材料一使用了“案例引入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论证效果。
5.小丽是一位农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她想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投身家乡的“三农”事业。请结合两则材料给小丽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人(节选)
王愿坚
离下班的时间还有半个多钟头,桌角上的电话铃突然响起来。曾司令员放下手里的红铅笔,伸手抓起听筒。
电话是从将军的宿舍里打来的。公务员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说:“首长,您的父亲来了!”父亲?将军不由得心里一震:“噢,他果然来了!”
像一块石子投进湖水里,将军那平静而专注的心情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