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2/11 21:30: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850字。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共10分。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国家自信的根基,更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政党兴衰至关重要。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铸就的一种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第二次革命、党的自我革命、科技革命以及生活方式革命等新内容是革命文化的延伸和发展。革命文化联系着中国的历史和未来,它是在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吸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它打破了中华文化长期以来自成一体、独立封闭的文化状态,从而实现中华文化的突破与发展; 它赋予中华文化以开放性与时代性,处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间过渡,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深厚的思想根基。当前,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更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革命精神,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传承发展革命文化既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固本培元之举,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取材于张朋林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依靠的就是不断坚持的革命勇气和毅力。这种革命勇气和毅力来自哪里? 来自革命文化。毛泽东同志曾指出, “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 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革命文化在革命的各个阶段将中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巨大合力。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等伟大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和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的强大精神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能够始终保持和发扬革命文化中优秀的革命作风,才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一阶段所迸发出的各种精神是这一历史时期实践成就的真实写照,与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精神一脉相承,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革命文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铸就的一种先进文化。       B.联系着中国的历史和未来。
  C.在中华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得到延伸与发展。       D.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革命精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B.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形成,每段革命历程都有一种标志其特征的革命精神。
  C.党的领袖人物不仅引领了伟大革命实践,而且在革命实践中阐释、发展革命精神。
  D.不同革命历史阶段的革命精神有独特内涵,但它们一脉相承,是交相融合的整体。
  3.根据材料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党费》中塑造的黄新,表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牺牲精神。
  B.《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展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伟大信念。
  C.《别了,不列颠尼亚》反映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追求。
  D.《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年中国抗疫记》展现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
  4.在语文课上,赵亮的关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构想获得了老师的表扬。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赵亮的构想得到表扬的原因。  (4分)
  赵亮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将《大战中的插曲》 《荷花淀》 《小二黑结婚》三篇文章组成一个小专题,并确定学习主题为“抗战中的救难”,确定各篇文章关联学习主题的侧重,分别是“孩子是无罪的” “家乡是美好的” “婚姻是自由的”。
  用宝抗战中的救难
  孩子是无罪的        家乡是美好的         婚姻是自由的
  。《大战中的插曲》      《荷花淀》           •《小二黑结婚》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小专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共18分。
  材料一
  ①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②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  (《八佾》)
  ③子曰: “朝闻道, 夕死可矣。”  (《里仁》)
  ④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⑤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⑥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