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教案16
- 资源简介:
《卖油翁》
13 卖油翁 教案-2024--2025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
13 卖油翁 说课稿-2024--2025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
13《卖油翁》导学案(无答案)-2024--2025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x
13 卖油翁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谦虚的品质。
语言运用: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揣摩关键语句,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
思维能力:揣摩语句,掌握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抓住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体会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大智慧,从中获得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
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欧阳修的《卖油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明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 /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理解重点词句: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明确:①善射(擅长射箭)
……
13 《卖油翁》导学案
(无答案)
学习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谦虚的品质。
语言运用: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揣摩关键语句,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
思维能力:揣摩语句,掌握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抓住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体会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大智慧,从中获得启发。
学习重难点: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本文节选:________,作者:____,___政治家、文学家,字___,号___,晚年又号_____(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___,“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2.积累字词。
(1)注音。
咨( ) 矜( ) 圃( ) 睨( ) 矢( )
颔( ) 忿( ) 酌( ) 覆( ) 杓( )
(2)解释字词。
善: 矜: 尝: 释:
……
13《卖油翁》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卖油翁》位于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课文所选课文主要是写平凡的小人物,或是保姆、小商贩、或是拉车的车夫、或是我们的父辈。他们如空气中的一粒尘,微小却折射着光芒。《卖炭翁》中的卖油翁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长者。他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劝诫了骄矜、傲慢的陈康肃,也告诉了我们为人做事的道理。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唯一一篇文言文。放到本单元,除了契合单元主题之外,本课在落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上,也是很好的载体。
单元目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对于语句的理解还缺乏细读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卖油翁》这篇文章,故事性极强。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感知故事的大意,也能够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但缺少对文章中人物细节行为、言语的揣摩,得出的人物形象也是轮廓式的、标签式的。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加强文本细读的功夫。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往往是单一,缺少发散性,也缺少批判性思维。这些都是学生阅读思维的短板,需要给予指导和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谦虚的品质。
语言运用: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揣摩关键语句,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
思维能力:揣摩语句,掌握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抓住细节把握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