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专项训练:综合性学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3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15 11:06: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7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0650字。

  2025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专项训练
  专题05 综合性学习
  1.班级开展“传承‘和’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小题。
  【追溯“和”之源头】
  “和”为会意字,通过“和”的甲骨文 可以看出,“和”字从禾,从口,从龠。从禾,泛指农业、粮食作物。从口,泛指人之口,用口食用(吃)粮食、禾谷,汲取日月精华的地气,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交换,实现人与天地之和。民以食为天,保证人的口边有禾(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从龠,龠是一种乐器,是用口来吹奏的,是人在温饱之后在精神层面的娱乐要求,泛指人的精神追求。这些和在一起是“和”字的深刻内涵: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和为贵,实现人类的“和”的前提条件就是人人都能存活、生活下去,人人口边有禾(粮食),个个都能生活,不再为食物而互相争夺、杀戮,和平共处就有了基础。有了生存的基础,才能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人人施以礼乐教化,人人得到礼乐教化,人类社会才能和平,才能天下大同。
  【探究“和”之真意】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当然,重视“和”的思想,对“和”与“同”内涵的思考并不始于孔子,也不止于孔子。
  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
  【传承“和”之文化】
  “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天人合一”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例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人朴素、整体的哲学观,即把天地万物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把人与自然看作是浑然一体。这种朴素、整体的哲学观为后世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提供了睿智的认识论原则与方法论指导。
  再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做到“温、良、恭、俭、让”,在处理矛盾、面对问题时,以和善为行为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要求人们积德行善,自觉追求“仁”“义”,使自身拥有“君子”“圣人”的优秀品质。
  (1)追溯“和”之源头,可以让我们对“和”有更好地理解。下图①②处的字体分别是什么?
  (2)在【探究“和”之真意】活动中,小文根据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对“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解读,分别绘制了两张图,并给图②配了合适的文字。请你帮他完成图①的配文字任务,之后用生动的语言讲解图②。
  写作提示:图①配文在20字以内;图②讲解不少于60字。
  图①配文:_________    图②讲解:_________
  (3)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和”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请你即兴发言,总结你对传承“和”文化的思考和认识,表现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写作提示: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②不少于100字。
  2.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人都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低碳生活不能因为自己“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