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6330字。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面对三秦大地的无限风光,同学们不由得想起学过的古诗句。请你把下面诗文补充完整。
杜甫《望岳》一诗中,“______,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______”表达了作者嘈杂音乐和世俗喧嚣的厌恶,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自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______《爱莲说》中与之表意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中将细微的动作写得形神兼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为探索三秦文化,学习秦人精神,某中学组织开展“叙三秦文化,讲中国故事”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开始后,班长小秦搜集了以下关于西安的资料,请你帮他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西安南望秦岭连绵,北依渭水天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这里成为众多王朝的定都之地。半坡遗址贮藏着六千年前先民的生活遗迹,迄于西周时期的丰镐都城,始皇帝在此成就一统天下的传奇。阿房宫的断壁残亘上有着杜牧“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凄然感叹,大明宫含元殿台基旁上演万国来朝的恢弘之仪,汉唐时期的辉煌盛景将长安推至巅峰。西安这座城,歧立东方,有文化的吟叹,有历史的回响。
(1) 请确认语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①定都(A.dōuB.dū)______
②贮藏(A.zhù B.chǔ)______
(2) 语段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①断壁残亘______
②歧立______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3.康德说:“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请你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经历印证这句话。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4.班长小秦根据搜集的资料拟写了一段介绍陕西的文字,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①陕西文化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②在先秦时期,关中地区是中华民族主要的活动地区之一。③在北宋经济中心南移之前,陕西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④“秦中自古帝王州”,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使关中地区形成了以古代帝王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宗教信仰等共同组成的文化体系。⑤总之,三秦大地处于中华民族核心地带,因此陕西也成为中国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1) 请提取第③句的主干。
(2) 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3)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第①句中“融合”“形成”在句中的词性不同。
B.第②句中“在先秦时期”在句中作状语。
C.上文语段中“地域文化”“发展演变”“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的短语结构类型相同。
D.第⑤句是条件关系复句。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5.【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答题。
【材料一】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俗来讲,朗读就是“声情并茂地读”,我们学习语文,要重视朗读课文。
朗读可以让你感知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美。语言之美在于韵律感和节奏感,你只有在朗读中,在流畅的声音里,才能更好地感觉那种平仄起伏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才能更好地感觉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贴切、入心。
朗读可以①______。要想准确地朗读,你必须动用你的眼、耳、口、脑等器官协调配合。用眼,你要逐字逐句逐行地关注;用心,用脑,你要判断每个字的正确读法;用口,你要用准确的发音读出来;用耳,你要感觉你的发音是否准确,这些可能是一瞬间的事儿,但你一定得专注。长时间坚持朗读,可以培养你的专注力,让你的朗读更流畅,更有激情,你自己更容易融入到书本当中。
朗读可以②______。大声说出来,这是表达所必需的,在长时间朗读过程中,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声音流畅,表达清晰,就会逐渐褪去怯懦,树立自信,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在众人面前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