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ppt56
- 资源简介:
课件共66张,教案约6750字。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百年孤独(节选)》教学设计
课题 《百年孤独(节选)》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1.引领学生了解《百年孤独》的主要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艺术美,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于幻想而不失其真”的基本特征。
核
心
素
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字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引领学生了解《百年孤独》的主要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
艺术美,培养阅读兴趣。
审美鉴赏与创造:结合作品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于幻想而不失其
真”的基本特征。
重点 结合作品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难点 认识《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于幻想而不失其真”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说说你见过、看过或听过哪些神魔作品(如文学、影视作品)
《西游记》《封神榜》《镜花缘》
这些作品与《百年孤独》有什么相似之处?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本课。 拓展有趣的故事,从而创设情境,走进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作者: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 2014 )哥伦比亚作家,生于一个医生家庭。18岁入大学攻读法律,后辍学从事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1955年发表了系列中短篇小说,如《伊莎白尔在马贡多的观雨独白》(1955)、《枯枝败叶》(1955)、《周末后的一天》(1962)等。
1967年作家发表了其代表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达到了他的创作的辉煌时期,而且也奠定了他在拉美文学界的重要地位,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还有《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他的作品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文体知识:
魔幻现实主义
20世纪20年代末期诞生于拉美的一种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等。魔幻现实主义在描写现实、叙述故事时,总是插入许多离奇怪诞的情节和各种超自然的现象,将现实与幻象、常人与鬼魂交织一体,使作品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
在技巧方面,大量使用象征、比喻、借代、暗示、渲染等手法,常常使作品显得玄奥诡秘,变幻莫测,甚至隐晦艰涩,结构上多采取“戏中戏”手法,大故事中套小故事,具有多层次特点;有时也突破时间顺序,采用意识流手法,便情节颠倒、跳跃,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
文学地位:
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