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名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450字。
河北省名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楼梦》中“冷热世界”的对举与构建
除了在叙事时以冷言冷语点明事件真相、寓“冷笔”于谶言谶语中以外,《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其利用“冷笔”构建起了一个“冷热对举”的艺术世界,从“大处”着眼以“冷”故事映衬“热”情景。《红楼梦》中凡遇热闹之场景必有一“冷事”插入间断其进展,将“冷笔”穿插于“热事件”之中,构成了极具反讽意味的“冷热世界”。书中叙事,每逢欢场,必有惊恐。如贾政生辰忽报内监来,凤姐生辰忽有鲍二家之事,赏中秋贾赦失足之类,皆是否泰相循、吉凶倚伏之理。其用心之细,虽缕细不能尽写也。”《红楼梦》之中多描写如生日、节日等极热情景,作者巧用“冷笔”描绘了一个“喜中有悲、热中存冷”的情感世界。例如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天逝黄泉路”,回目名称即一喜一悲,脂砚斋评之曰:“极热闹极忙中,写秦钟夭逝,可知除‘情’字,俱非宝玉正文。”该回先叙贾政生辰的热闹之际忽有夏太监来宣贾政等人入朝,原是贾元春加封为贤德妃,贾母等人皆虚惊一场;再叙秦钟病重,宝玉“虽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脂砚斋评曰:“眼前多少热闹文字不写,却从万人意外撰出一段悲伤。”俞平伯《红楼梦辨》就以“冷笔”叙事为依据来考证“秦氏死后种种光景,皆可取作她自缢而死底旁证”的说法,论道:“写贾珍之哀毁逾恒,如丧考妣,又写贾珍备办丧礼之隆重奢华,皆是冷笔峭笔侧笔,非同他小说喜铺排热闹比也。”可见,大多数情况下《红楼梦》对“热情景”的描写并非单纯地表达人物情绪,而是运用“冷热对出”的情景温差来突出另一个悲情而现实的“冷热世界”。“冷热世界”的对举与构建同时也在更加“宏观”的层面上与前文提及的“以冷言冷语点明事件真相”(如贾雨村与冷子兴之间“一冷一热”之对话)一事形成逻辑上的呼应。
再如,第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省亲”,作者大肆描绘大观园的精致与富贵气象,然而“如此繁华盛极花团锦簇之文,忽用石兄自语截住”,忽然“冷笔”一转描述顽石之感:“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一句“冷语”提醒贾府此时之繁荣富贵不过一梦耳,同时也提醒读者注意顽石曾经身处之世界与眼前世界的差别。
鲁迅先生指出《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的写法相区隔:“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就“冷笔”艺术而言,《红楼梦》实现了对以《金瓶梅》为代表的古典小说之继承与超越。《金瓶梅》中的“冷热世界”特指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金瓶梅》首回就以“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武二郎冷遇亲哥嫂”开篇,暗指西门庆与帮闲兄弟虽为“热结”但情却冷,实为趋炎附势、贪图财物;但武二郎虽为“冷遇”却是亲兄弟,以“冷热”开局来暗喻小说归旨。《红楼梦》继承了《金瓶梅》的“冷热”结构论,以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开篇,但却不局限于人情冷暖命题,而是通过构建“冷热世界”来演述小说中的真假与悲喜。与《金瓶梅》以“冷热”对举指代人情冷暖的单一向度不同,《红楼梦》“冷热世界”的指代内涵更加深广。陈其泰认为《红楼梦》第十四回与第一百十回就形成了一个温差强烈的冷热世界:“卑丧越礼,前细批已言其故。而此更有说焉。盖又为一百十回反跌也。此处愈写得整齐热闹,愈显得后文之冷落凄凉,眼光远矣,手法超矣。”虽然二书开头都有对冷热世界的描述,但《金瓶梅》更多是通过“冷热世界”的对举来揭示世俗社会的生存道理、寻求小说结构逻辑的合理性;但《红楼梦》中的冷热情景遍布故事各处,能够从更加具象的生活细节入手来表现真假悲喜,从而描摹出更加丰富且耐人寻味的情感世界。
《红楼梦》自始至终隐匿着一个“悲情世界”,明斋主人指出《红楼梦》之结构由“悲欢离合”构成:“小说家结构,大抵由悲而欢,由离而合。是书则由欢而悲,由合而离,遂觉壁垒一新。”王国维认为“《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作者巧妙地将“悲情世界”藏匿在“欢喜世界”之中,并不直接写出,而偏偏在欢喜和热闹之处以“冷笔”提醒《红楼梦》中“悲情世界”的存在,甚至警醒读者“欢喜世界”其实为假,而“悲情世界”才是真,所谓“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反衬出“欢喜世界”的幻灭与虚空。如第二十九回以戏曲《南柯梦》点出繁华落尽的幻灭感与悲剧感,该回叙述贾府众人到清虚观打醮听戏,三部戏的内容暗指贾家由盛而衰的“三部曲”:《白蛇记》写汉高祖斩蛇起义的故事映射贾府之兴起;《满床笏》“写唐代郭子仪一家数代富贵荣华的故事”映射贾府富贵繁荣之状;然而最后一部《南柯梦》便使“贾母听了便不言语”,《南柯梦》写“淳于棼梦入槐安国,始而极富极贵,权势煊赫,终而家破势败,一切皆空”。当《红楼梦》中人沉溺于团圆富贵的“欢喜世界”时,作者必以“冷笔”点出盛极而衰、乐极生悲的“悲情世界”。小说围绕着“冷笔”书写之处将《红楼梦》中的“悲情世界”展现出来,既包含了世态炎凉、弄权作势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浮华幻灭、空虚别离的悲情结局,作者时刻以“冷笔”书写流露浓郁的悲剧意识,一正一反、一真一假映衬出大观园的“冷热世界”。
(摘编自张頔《明清通俗小说“冷笔”叙事探析——以〈红楼梦〉为中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脂砚斋认为《红楼梦》第十六回写秦钟夭折,是为写宝玉重情,其他的文字都不能表现宝玉个性。
B.俞平伯《红楼梦辨》以“冷笔”叙事为依据,首先提出秦可卿是自缢而死的说法,很有艺术见地。
C.《红楼梦》第十八回描述顽石的感慨,只为提醒读者注意顽石曾经身处之世界与眼前世界的差别。
D.陈其泰认为《红楼梦》以第十四回的整齐热闹衬第一百十回的冷落凄凉,眼光长远,手法高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的“冷热对举”,符合命运好坏相互因循、吉凶相互依存的道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
B.《红楼梦》的笔法丰富,除“冷笔”外,还有“峭笔”“侧笔”等综合使用,显示出曹雪芹高超的艺术才能。
C.《红楼梦》选择《南柯梦》《白蛇记》《满床笏》三部戏很有讲究,其内容恰好依次暗指贾家由盛而衰的过程。
D.《红楼梦》的释评者与著述众多,其中有不少对《红楼梦》使用“冷笔”的研究,但说法并不完全相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第四十三回,凤姐过生日热闹非凡,宝玉偷偷到城郊焚香祭奠金钏儿。
B.第七十四回,凤姐带队抄捡大观园,王夫人把晴雯、司棋等人赶出贾府。
C.第八十五回,贾政升职,王府送戏,看戏时薛姨妈得到薛蟠命案的消息。
D.第一百五回,贾政回京正在大宴宾客,锦衣卫突然前来查抄宁国府。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红楼梦》中的“冷笔”下一个简要定义。
5.材料中说“就‘冷笔’艺术而言,《红楼梦》实现了对以《金瓶梅》为代表的古典小说之继承与超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继承与超越”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五彩斑斓的马
[俄]克里斯蒂娜•斯特列尔尼科娃
阴沉的早晨,阴沉的天空下着阴沉的雨,雨幕中身披雨衣的人们顶着同样阴沉的脸。妈妈有些着急。她需要把女儿索尼娅送去那栋灰色的建筑——艺术学校。妈妈拉着女儿的手跨过几个水坑。她需要努力地赶上妈妈的步伐。小姑娘还牵着一匹马,一匹不知为何除了她以外谁都看不见的马。真是怪事,要知道,马的全身都是鲜艳的亮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