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7/15 15:34: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2960字。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菊者,居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这个意义上,菊花其实是隐逸精神的象征,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世人爱菊,不仅爱其娇艳之姿,更爱其凌霜绽放的气节。“秋菊有佳色,衰露掇其英”,文人墨客常借菊抒情,将自己的志趣与品格(  )于一花一叶中。然而,赏菊并非仅在花开之时,即便花瓣凋零,“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孤傲,依然(  )。这般从盛放至枯萎皆具韵味的特质,在百花中(  )。
  从初秋的含苞待放,到深秋的肆意绽放,再到寒冬的傲然凋零,菊花的一生充满诗意。“甲”,是初绽的羞涩;“乙”,是盛放的热烈;“丙”,是凋零的悲壮;“丁”,则是花谢垢依然挺立的风骨。
  论自然之物给予文人的精神滋养,松之苍劲、竹之清雅,皆为经典。然而,菊花却以其独特的气质脱颖而出。它既能在秋日里独领风骚,又能在寒风中坚守本真。菊花以其兼具隐逸风骨与坚韧品格的双重气质,成为最具哲学意味的文化符号。它不是自然之物的美学呈现,而是文人精神突围的镜像投射,在寒秋暮色中搭建起独属于东方的生命诗学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下列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
  A.托付 清晰可见 独一无二
  B.寄托 历历在目 凤毛麟角
  C.寄托 清晰可见 独一无二
  D.托付 历历在目 凤毛麟角
  2.下列文章中甲、乙、丙、丁处的句子,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①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箱枝
  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④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A. ①③④② B. ①④②③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④①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______)
  A. 它不是自然之物的美学呈现,而是文人精神突围的镜像投射,在寒秋暮色中构建起独属于东方的生命诗学体系。
  B. 它不仅是自然之物的美学呈现,也是文人精神突围的镜像投射,在寒秋暮色中构建起独属于东方的生命诗学体系。
  C. 它不仅是自然之物的美学呈现,也是文人精神突围的镜像投射,在寒秋暮色中搭建起独属于东方的生命诗学体系。
  D. 它不是文人精神突围的镜像投射,而是自然之物的美学呈现,在寒秋暮色中搭建起独属于东方的生命诗学体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