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水调歌头》微格教学稿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有了简单的了解。今 天我们主要来理清一下苏轼这首词的思想脉络。根据对这首词的把握大家想一下写这首词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好还是不好啊?(生齐:不好)对,作者的心情是不好的,皓月当空,对酒当歌,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为什么作者的心情反而会不好呢?(生:因为作者作这首词时正遭贬谪任密州太守, 仕途的不得意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的一个原因是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分别后已有六年,时值中秋,正是合家团圆之日,不禁睹月思人,所以词人心情不好。)师:很好,这位同学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给大家做出了解释。那么
作者的心情不好又是通过词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呢?
生:主要是通过词的上阕中的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以及词的下阕中的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结:同学们的理解非常到位,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合家团圆的日子,而这时的作者却因仕途不顺被贬密州,独身一人在外地做太守,政治上的不得意,又加上想念六年不见的远方的弟弟,心情自然抑郁不欢。
二、这种心情促使词人将之倾注笔端,那么作者是以何种方式表达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的上阕,读的时候注意结合前面讲到的内容读出这首词的感情意境来。同时请其他同学将文中写景的句子划出来,并想一想,哪些词是写实景,那些词是写虚景?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有写景的字词吗?有,是哪些?对,明月、酒、青天。这些词都是写——实景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里宫阙是写——虚景。为什么说这里的宫阙是写虚景呢?这是作者的想象,由明月想到天上的宫阙,所以这里是虚景。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里有几个景?有风和琼楼玉宇,风是写实景,而琼楼玉宇则是作者对宫阙的进一步想象,所以是——虚景。最后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里清影是写——实景。这阕词中还涉及到一个人,谁啊?——“我”,也就是作者。这里也是写实。词的下阕还有两处写景,它们是下阕第一句中的朱阁和绮户,这两处写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