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假语文七升八衔接新课预习讲义:《唐诗五首》
- 资源简介:
约39440字。
《唐诗五首》
❶有感情地朗读五首诗歌,在朗读中展开想象,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❷体会诗歌中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
❸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王绩《野望》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2.写作背景
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二、诗歌解读
原诗及翻译 注释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意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猎人骑马带着猎获的鸟兽返回家。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1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高地。
○2薄暮:傍晚。薄,接近。
○3徙倚:徘徊。
○4犊(dú):小牛。
○5禽:泛指猎获的鸟禽。
○6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三、赏析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联写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徘徊的场景,揭示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景做铺垫。
“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点题,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徙倚”即徘徊,写出了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融情于景。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