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8/9 12:03: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980字。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元杂剧的创作来看,元杂剧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大团圆结局。虽然这种独特的民族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元杂剧的悲剧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元杂剧的悲剧意识。按照亚里士多德所设定的悲剧标准“悲剧是一个‘抗争’的故事”,“悲剧是一个‘痛苦’的、‘不幸’的故事”来看,元杂剧中有许多剧目都符合这一标准。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就都包含着这一属性。在这些剧作中,尽管元杂剧作家没有悲剧理论作指导,但元杂剧作家的悲剧意识却是自觉的、强烈的。
  元杂剧作家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作家对人的命运的自觉关注方面,尤其是关注那些代表着正义与善良的人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的命运,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那些正义的力量之上,把自己的同情给予了那些受摧残、被毁灭的人,这里体现着深层的美学意蕴。
  元杂剧所揭示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反映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例如无辜的冤狱、残酷的盘剥、恐怖的凶杀等。人们喜欢用这种表现形式,反映他们在现实中存在的切身问题,借此表达自己向往自由平等、要求摆脱压迫和灾难的强烈呼声。但是他们对暴露出来的尖锐的悲剧性矛盾又无法寻找到解决的办法,只能借助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清官和好皇帝的形象,请他们出来为民理案除害,使受害者历经苦难后终能全家团圆。这种把解决悲剧矛盾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的现象,反映了当时剧作家和戏剧观众的历史局限性,但同时也符合了统治者的利益,因而悲剧的大团圆结局也能为统治者鉴赏和提倡。可见,对生存困境和文化困境的整体深刻暴露是中国戏曲中悲剧意识的最大特点,也是其寻求在形式与情感上实现弥合、完成多维超越和解脱的最有效途径。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对社会悲剧力量的感受和反映,往往以个体人格的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为基石,以群体性欲望(功业心、皇权欲、表现欲等)的实现为目标。比如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所以,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正统文化形成以后,必然会影响悲剧意识的心理结构,从而也使中国的悲剧意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的群体意识浓厚而强烈,并自觉把个体人格完善、自我价值实现与群体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即“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而知识分子对自我价值和人格完善的追求能否顺利实现,除主观原因外,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法律制度、伦理规范、道德准则、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等上层建筑。
  事实上,在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上层建筑的局部或整体既是古代知识分子赖以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又是产生社会悲剧力量的主体,而最能全面深刻感受、反映和表现它的社会群体是知识分子。所以,元杂剧作品表现的悲剧意识有着特定的内涵,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异且与正统文化要求严重对立时,悲剧意识则呈现为群体特征,它超越个体又必然借助个体表现出来,它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与整体悲剧意识有着深刻的联系。元杂剧的作家们面对的悲剧性现实决定了他们的悲剧意识有着前所未有的浓度和强度。危机意识、痛苦意识、反抗意识、献身意识和传统的忧患意识,这些都成为悲剧意识的具体构成要素,流荡在元杂剧及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之间。
  (摘编自尤奎东《从〈窦娥冤〉与〈赵氏孤儿〉看元人杂剧的悲剧意识》)
  材料二:
  元代中外交流频繁,市场空前繁荣,朝廷十分重视商业经营。同时,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以及各部族之间频繁攻伐,由此衍生出的各项苛捐杂税,再加上朝廷对于汉民族的多项歧视性政策等多种因素,导致民间百姓苦不堪言。在儒家传统价值观念体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关汉卿等元杂剧作家在没有悲剧理论的指导下,创作出很多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杂剧。
  B. 在元代,人们会借助杂剧这一表现形式来揭示社会现实,表达他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C. 窦父将窦娥卖给蔡婆以换取盘缠这一行为,完全取决于当时社会盛行的“重利忘义”的风气。
  D. 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人悲剧意识的心理结构,促使人们自觉将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统一起来。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提及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标准,是为了说明元杂剧中也有很多剧目具有悲剧性。
  B. 两则材料都提到《窦娥冤》这部剧作,二者所起作用相同,都把它作为论述的对象。
  C. 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围绕元杂剧的悲剧意识,逐层深入展开论述,逻辑性强。
  D. 元杂剧的悲剧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浓度和强度与剧作家身处的现实环境有关。
  3.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材料一第二段中所说的“元杂剧作家悲剧意识”的一项是(   )(3分)
  A. 元杂剧《梧桐雨》主要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唐明皇还是杨贵妃,都无法逃脱悲剧命运的安排,这使作品内涵更深刻。
  B. 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尽自己最大能力保护赵氏孤儿,用生命和正义抵抗恶与暴力,体现了他们对命运的反抗。
  C. 元杂剧《汉宫秋》通过描写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故事,展现汉元帝作为一国之主,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只能生离死别的悲剧。
  D. 元代文人在贤妇剧中,让女性人物成为重构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希望借助女性的智慧来实现自我价值,展现其写作时的心理状态。
  4. 元杂剧为何大多是大团圆结局?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
  5. 元杂剧《窦娥冤》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色痴
  阿英
  高阳产布。清末民初,皆以草木染色。苏木染红,槐米染黄,鼠李染蓝,皂斗染黑,拼色套染,变幻无穷。但工序繁多——采集、过滤、煮染,毫厘之差,颜色便有异。若是主顾苛刻,有人就会说:“去留祥佐村,找刘独眼去。”
  刘独眼染的布,天水碧,紫虾青,月下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