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考点——熟语的复习与应试”说课纲要
[考纲要求及考点分析]
一、考点新动向
今年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一项新变化就是,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二、考点的复习重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应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
所谓“熟语”,是指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这个定义指出了熟语的结构和意义是较为固定的,它包括两种不同的结构成分:“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这意味着今年在抓成语复习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谚语、惯用语以及格言的掌握。这些熟语的复习范围,一是常见常用的,二是一般词典所收录的。因此,可指导学生从词典或报章杂志上作一些收集,然后从形、音、义三方面熟悉掌握。
三、预测考试题型
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如2003年高考错别字选项中的“可望而不可(及)即”其实已经是熟语。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俐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牒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放在选择题成语运用这一块,可能会出现这样两种类型的题目:
a.成语和熟语互换,如“关公门前耍大刀”这一熟语该用什么成语来表达,“未雨绸缪”这一成语可以用什么熟语来表达。
[例]1992年“三南”高考语文试卷的第22题
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成语:
1.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夫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2.“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3.人家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4.况且列强虎视耽耽,吃着碗里时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b.和原来的成语运用一样,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选项,把原来的成语改成熟语,判别熟语运用的正误。
3.作为语言综合运用题出现,写一段话,要求在所写的这一段话中用到某个熟语。
4.作为名言名句默写的内容出现。这两年的名言名句默写,都是三题选择两题,且默写的名句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