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60个字。
用心灵钻探,走出成语误区
浦江县白马镇中学 张朝阳
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比词大,但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其特点表现为:结构的相对稳定性,意义的相对稳固性,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形成的历史性,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是汉语的精粹,在汉语交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成语的运用是一种必备的能力,也成了语文中考的考点之一。运用成语不能靠死记硬背,而是要做到有方向性地对成语进行辨析,并根据语境正确选用成语。
近几年,各地市的中考卷中成语运用题大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据金华市教研员刘启才在《中考与中考复习》的报告上讲,今年我市中考卷中也将采用这种形式。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对选项中加点的成语进行辨析,包括成语的意思、适用范围(特定用法)、感情色彩等,然后从整体上把握句子内容,分析加点成语与前后词语搭配是否恰当。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现我将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的此类试题进行了有机整合,梳理出成语使用中的九大误区:
一、望文生义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很多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其本来意思是大不相同的,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如:
例1、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起来,如果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只从字面上看到“不禁”,就以为是“情不自禁”的话,就容易判断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