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说课稿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14 19:52:0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90字。
《长亭送别》说课稿
  语文组   张婧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特点及地位: 
 《长亭送别》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能力。课文节选部分曲词优美,文采飞扬,高中语文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长亭送别》,进一步了解元杂剧中“生、旦、丑、末”等戏剧角色和“云、科”等戏曲吟唱道白手法的作用。
 (2)通读全文,理解情节,分析剧中人物形象,体会主人公在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微妙心理。
2、能力目标
(1)品位曲词多用修辞,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而富于文采的特点。
(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特点。
3、德育目标
(1)理解文中主题,领悟剧中的矛盾冲突和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2)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的作者王实甫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采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吸收借鉴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而且对加厚他们的传统文化底蕴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我们的学生的鉴赏能力又非常有限,有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加上此剧情节并不复杂,因此,我淡化戏剧情节,把曲词鉴赏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 
 读《长亭送别》,就是要通过吟诵、鉴赏,接触、接近、接受经典文化的精品,从而感受张生、感受崔莺莺、感受《西厢记》、感受王实甫。了解到,莺莺、张生的离愁别恨,竟然有如此华美动人的曲词,绚丽灿烂的修辞,以及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让学生领悟这种叹为观止的艺术价值!所以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策划分角色朗读和美读,在读中领略优美曲词的艺术魅力。
2、运用现代化手段,扩大课堂容量,为学生欣赏课文提供帮助。
3、引导、点拨学生对曲词的赏析、学习和领悟曲词的艺术手法。
三、学习方法 
1、鉴赏诵读法。
2、对曲词进行改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预习题: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