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句题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考点,这一考点自1994年初试高考,1998年正式登场,2000年正式列人高考考试说明以来,一直常考不衰,仿句题一般分值为4分到6分。答仿句题要得高分,仅仅生硬地套用例句的形式还是不够的,还要力求使自己的句子有四意,即“诗意、新意、深意、情意”。
一、有一点诗意
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意象优雅,内蕴丰富,语言华美。有一点诗意就要求我们在写仿句时要像写诗那样首先选取一些优美的意象作为仿写对 象。其次是在语言上下功夫,力求使仿写的句子语言优美。
【例1】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2002年题)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这个题目限制较多,但当年仍是好句不断,但也有同学造的句子不仅句式不合,在选择意象时也未能注意美感的要求,使整个句子缺少诗意之美,如有位同学造一了这样的一个句子:“黑暗是寒夜的宫殿,棺材是卧室,鬼嚎是闹铃,嶂螂臭虫是黑暗的私生子。”这个句子从句式上看,基本与例句一致,但所描写的内容不但不能给人美感,反而让人恐怖恶心,不是成功的句子。
【例2】选取另外一个描写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子造句,使之音节和谐。
雁群从空中飞过,留下阵阵歌声。
这是个较为简单的题目,句式单一、明显,套用当没有障碍,能选用的物象范围也很广。较好的句子如“驼队从沙漠走过,传来阵阵驼铃”“雨点在窗上擦过,留下道道水痕”等,而有位同学就造出这样的句子“鞭子从身上抽过,留下道道伤痕。”从句式上看,这个句子完全符合要求,音节也和谐。但因为没有能选取富有诗意的物象来写,像“鞭子”例描写的是一种暴力,不能给人以一美感,应该说是不成功的句子。可见选取有美感的意象是造好句子的基础。
诗的语言特点是含蓄而有蕴味,往往是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情达意。因此我们在造句时可以以虚带实以实写虚的办法来增加句子的诗意。例如:
【例3】仿照下列句子的格式,另写一个句子。(2001年春季离考题):
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
A、书本是知识的载体,培育了多少英才?
B、怀念是情感的书页,收藏了多少美好的回忆?
这个例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上用了反问句式,采用的是以实写虚的方法。因此我们也要能以实写虚、以虚写实结合,写出深意来。像句A虽然句式吻合,但过于写实,显得才气不足。而B句则是以实写虚,虚实结合,语句含蓄而有蕴味,显得很有诗意。
二、有一点新意
新意就是不落俗套,言别人所未言。立意新、材料新都可以使所造的句子具有新意。
【例4】仿照下面的句子,围绕“一”展开,仿写一段话,不重复例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