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改实验方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作 文 评 改 实 验 方 案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三初级中学 蒋博平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届人士的批评。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逃避作文,这与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呆板单一不无关系。有些教师习惯于对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精批细改,从字、词、句的个别修改,到眉批、尾批都细致周到,看起来“满堂红”,其实学生收获甚少。而另一些教师恰好相反,采取的是不批不改,任其自然的态度,教师优哉游哉,学生茫然无知。这两种批改方式都压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知从何时起,“精批细改,全批全改”成了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尺码,迫使教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抓错别字、病句和写眉批、尾批上。效果怎样呢?尽管教师呕心沥血,朱批满篇,但学生却很难甚至不屑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教与学严重脱节,学生怎能有较大的长进呢?这种高耗低效的批改方法,在讲究提高效率的现代社会,必须要改一改了。
作文评改这项工作久已形成公式:先由教师全批全改,再由教师讲评,而讲评的步骤则是“概述基本情况——摆优点ABC——讲缺点ABC——念一至两篇习作”。这样做,教师忙得天昏地暗,却费力不讨好,学生收效甚微。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对作文评改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能力,以适应新课标下全面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2001年7月,教育部制订并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准》强调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例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吗?”叶老还指出:“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就语言教学问题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一种素养。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三、实验目的
1、落实新颁《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贯彻新课标,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法。
2、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写作水平,改变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和效果不佳的现状,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开辟一个新的突破口。
四、实验目标
1、 设计作文课堂教学评改的新模式。
2、 提高学生互评自改的能力,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五、具体操作模式
(一)师生共同评议。
可分六大板块进行:
1、 榜上有名——作文较好同学名单展示;
2、 佳作亮相——成功作文赏读;
3、 片段欣赏——朗读作文中精彩片段;
咬文嚼字——作文中错字病句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