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10字。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潘永鸿
人的认识活动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但情感绝不是消极地作为认识过程的“副产品”而存在,它对认识过程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由情感体验所构成的心理状态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给学生以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那么学生的感受必定更加真切,自然而然,学生对语感的形成,主旨的理解必定更加深刻,这正是所谓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实际上,中国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作者饱含深情地写,师生要了解它,就得满怀激情地读。那么,语文老师怎样才能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种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场景,并注重在这样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呢?
一、通过艺术性的语言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顾名思义,以“形”为手段,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它侧重指导观察,发展思维,培养兴趣,陶冶情感。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学生学习的气氛宽松了,教育的空间拓展了,学生便可愉快地接受知识,发展能力。听了夏青雄浑的播音,我们就会有一种勃然向上的力量;听了倪萍凄婉动人的解说,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为之洒泪。语文老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世界调动学生无限的情感呢?我想,艺术性的语言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如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我首先表情严肃地走进课堂,用缓慢低沉的语调说开了: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永远地与我们分别了,全国人民一片悲痛。就在那一天,联合国也降半旗为其致哀,当时许多国家的大使感到纳闷,纷纷去问联合国秘书长,为什么有的国家总统逝世也没降半旗,而周恩来只是个总理,秘书长没有同他们辩解,他只说了两点:一、中国有那么多人,而周恩来却没有一个子女;二、中国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