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对词语和句子的考查要求是:
能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
了解词的分类、短语和单句的结构,了解常见的复句类型及关联词语。
试题特点
词语和句子是语文积累与运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都是各地中考试卷中重要的一项。
词语的考查包括词语的理解和词语的运用,涉及到实词、虚词、成语;句子的考查重在运用,如句子有没有语病,对病句加以修改等。
从题型看,词语和句子的考查既有客观型的选择题,又有填空或修改等主观表述题。
例题经典
例1.(2003年北京)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4)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A. 烘托寂静进入摧毁
B. 映衬平静进入毁坏
C. 烘托平静扑入摧毁
D. 映衬寂静扑入毁坏
此题考查“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词语”的能力。(1)句中“一点点黄晕的光”是柔和的,只能是作为陪衬;(2)句中“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突出了“平”而非“寂”;(3)句依据“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这一具体语境,用“扑入”更加生动形象;(4)句中“摧毁”比“毁坏”更能突出沙丘给人类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经过这样认真的分析、选择,不难得出此题的答案为C。我们在解答此类题时,要审清词干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性词语即“最恰当”,根据词语所处的具体语境,从词语的范围大小、语意轻重、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逐一辨析选项,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2.(2003年湛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C.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D.湛江的亚热带城市风光迷人,还有那丰富味美的海鲜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此题考查病句的辨别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它包括词语误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主谓、动宾、中心语与修饰语等)、语序不合理、结构混乱、表意不明、重复累赘、前后矛盾、照应不周、概念不清等。然后根据这些类型逐一辨别各项。上题中的A项搭配不当,B项“健全并建立”语序不当,C项“最多不能超过”重复累赘,只有D项无语病,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例3.(2003年扬州)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删、添、改、调,不得改变原意)。
(1)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2)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护士叶欣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激励、感染了众多的白衣战士。
此题为主观型题,修改时只要根据病句的类型进行对号,一一检查,就不难作出正确的修改。此题的正确答案是:(1)将“鲜艳”改为“鲜明”(“浓厚”、“浓郁”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