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wps
  • 资源大小: 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3/30 16:20: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于树泉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因此,“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诗人的至高追求。作为高考诗歌鉴赏要求之一的“表达技巧”,就属于“怎样写”的范畴。纵观历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几乎总要涉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如近年高考,就先后出现过对比、衬托、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考查点。考生如果对这些表达技巧不熟悉、不了解,就会出现答题障碍。也可以是化静为动,如李白《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与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阔送青来”,一“出”一“送”,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还可以是动静结合,如1999年高考的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昕觉之动的巧妙结合。王维《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诗人用“时”来修饰“鸣”,写鸟鸣的时起时落,时有时无,从听觉上写出了动与静的变化,使动与静和bsp谐地融为一体(2001年全国春季高考)。
  虚实相生是指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去写它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去写它的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诗歌创作中虚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相得益彰,即"虚实相生气对于这一考点,可以通过两种题型进行考查:一是让考生鉴赏这一手法,二是设置干扰项让学生去鉴别。如2002年北京卷考查鉴赏《登鹤雀楼》,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干扰项:“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韵雀楼耸人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其实,这两句诗只是借助想象与夸张手法来虚写曹雀楼的高耸。
  3.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别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诗人在易水送别友人,联想到荆轲刺杀秦王之前在易水壮别的场面,既表达了对荆轲的一片崇敬,也借此抒发出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
  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可以说,一切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诗歌创作尤其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