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音乐曲调意象的解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3/31 20:4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古典诗歌中音乐曲调意象的解析
                    河南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杨立见
古诗常有在诗句中嵌进乐曲现象,这些乐曲因其成曲原因及表现主旨往往使其具有了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些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起着直接又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一些古诗中常见的音乐曲调对鉴赏古典诗歌还是大有帮助的。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音乐曲调大致有:
《杨柳曲》:属乐府曲调,又作《折杨柳》。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辞》有“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蝶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代最盛,“折柳”与离别有直接关系,所以人们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也会触动离恨。因此,此曲多用于表现离别之情和羁旅之思。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紧承雄阔苍凉的山川描写之后,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从而勾起征夫的离愁,含蓄着无尽的乡思离情。又如:“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此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虽为春天眼前却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从而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及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怀念。
  《关山月》:属乐府曲调。《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此曲多用来表现征戍离别、思念亲人、怀恋乡土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的“旧别情”。又如:“烽火城西白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故土的感情。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本是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