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00字,共1课时,附有作文修改的方法及修改实例。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课时)
——修改
潍坊七中 陈青风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修改文章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让学生逐渐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
3、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修改文章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以及明确修改的切入点。
教学难点:
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养成。
教学流程:
师:
作文是语文学习与高考的半壁江山,可作文教学并非尽如人意。许多同学一提作文便皱眉头,为自己写不出一篇象样的作文而伤透脑筋。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板书课题)
大家可以翻看课本,你会发现,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都对“修改”情有独钟,特别重视,甚至是出语惊人。那么,“修改文章”果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吗?让我们“走进现场”(板书),用事实说话。
一、走进现场
师:《走进“快乐大本营”》 一文,作者本人已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每位同学可以就自己有较深认识的几处修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解释一下此处修改的原因或目的。
(允许同学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初步调动起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生(一):………
生(二):………
师:(先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发言)文章不长,修改却有如此之多。那是否除了作者本人的这些修改,就再也无可挑剔呢?并非如此。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看看你还有哪些高见?
(老师可先举一例,抛“玉”引“玉”,此举将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生(一):…………
生(二):…………
师:(小结)同学们,现在认识到修改的重要性了吧?(相信,会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同。)既然“文章修改”如此重要,那么,“修改文章”可从哪些角度入手呢?不同的角度又会有怎样的具体标准或要求呢?“修改文章”的具体方法又有哪些呢?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活动体验(板书)
(一)修改的不同角度及标准、要求(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澜沧江边的蝴蝶会》这两则例文,回答吕叔湘先生为何要做这样的修改?
(学生回答)
师:(分析、肯定、明确)是为了突出中心,详略得当(板书)。
师:“修改”的第二个切入点或角度就是调整结构(板书)。结构的调整,要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力求结构形式与所要表达的内容的和谐统一。为避免在结构形式上出现层次混乱、结构松散、前后矛盾、虎头蛇尾等问题,最好在写作文前先列一个提纲,最起码是先打好腹稿,一气呵成。
大家做一做《上海很“杂”》这一个练习。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我提示一下,这里有一个顺序问题。一般的常规顺序是,先写历史,再写今天和未来;先外部,后内部;先面上,后点上。
(给学生一定时间,然后师生讨论解决问题)
师:“修改”的第三个角度就是润色语言(板书)。大家可以先看一看《藤野先生》这则习题,可以相互讨论一下,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生(一):…………
生(二):…………
师:(总结归纳)润色语言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力求语言做到准确、规范、简练。准确即词要达意,用词能够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意思。规范是指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包括:书写是否准确、清楚、整齐、美观;标点符号是否用得准确;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要求等。简练是指用语要精当,言简意赅。二是给语言增加些文采。比如让语言生动形象,比如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这里要注意,语言的朴实本色也是一种风格,一种有文采的表现。
师:(引入下一个话题)刚才讲了“修改文章”的不同角度或标准要求,当然在具体操作时,常常是综合运用、进行。除了前面的不同角度,那么,修改文章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
(二)修改文章的方法:读、删、增、改。(板书)
师:这个问题就不细讲了,给大家印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材料,大家可以迅速浏览一遍,用几分钟的时间。
(大家课上阅读,老师巡视,答疑解惑)
师:掌握了理论、原理,目的是为了运用。就像战士拿枪的目的是为了打仗、保家卫国。学以致用永远是学习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