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1(包括熟语)
(重庆 liuziqiang)
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
(一)题型及解题示例:
[试题1](2003全国高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 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答案)C。”莅临”多指为政者或行政官员到来,是一个敬词,一般用于下级单位对上级领导的恭敬。”规划”意为筹划、计划,指比较长远的发展计划。”不是……而是”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仅是……而且是”为递进关系关联词,第三句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试题2](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之一。考古发现 ,旧石器晚期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答案)B。”发源地”,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表明”,表示清楚;”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并存”,同时存在;”共存”,共同存在。
(二)复习应试策略:
1、识记常用易错近义词:(见有关资料)。
2、掌握常用复习应试方法:
①.识含义: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尤其要注意.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不能简单看其字面用语,而应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辨析其词义。如:
a.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 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
A 、截至 B、截止
b.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一个人叹息说:“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
c.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太有意思了”,实际上有太无聊了,太乏味了“苦”;并非仅指“药”苦,而是指“日子过得痛苦,精神痛苦”;“标致”,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态美丽。这里显然是讽刺那伙男不男、女不女的纨绔子弟。
②.定范围:有很多近义词词义范围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的适用范围,来推断正确的选项。如时代与时期,边疆与边境,局面与场面,年龄与年纪等。再如:
a.本词典共收词六万多条, 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
b.在2003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 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
A、囊括 B、包括
③明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语体色彩分为口语、书面语。辨别词语的色彩有利于正确使用词语。如宏大、巨大、庞大,成果、结果、后果,沟通与勾通;诞辰与诞生,逝死与死等。再如:
他这种勇于承认的精神值得大家 。( )
A、效尤 B、效仿
答案:B。“效尤”是指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贬义;”效仿”是意思是效法。
a.我14岁就离开了 ,参加了革命。( ) b.我生于山东胶州半岛,内蒙古是我的第二 。( )
A、家乡 B、故乡
④辨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通过词义轻重的辨析,就能正确使用好词语。如损坏、毁坏、破坏,批评与批判,轻视与鄙视,揭发与揭穿,信任与信赖等。再如:
a.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妨 别人休息的。( ) b.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 人们的健康。( )
A、妨害 B、妨碍
⑤定对象:有的词适用的对象不一样,因此要通过辨析词义适用的不同对象,来选用词语。如花与花卉、书与书籍、船与船只(具体—集体),爱戴与爱护(对上—对下),侵蚀与腐蚀(外到里—里到外),祛除与驱除等。再如:,
a.为了党的事业奋斗 。( ) b.婚姻是 大事,应该慎重考虑。( )
A、终生 B、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