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阅读中引导学生感悟作品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在比较阅读中引导学生感悟作品
安庆市第十中学 杨志宏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谓感悟,是有所感触、有所领悟之意。具体说,“感”是对具体形象的捕捉和留存,是学生对材料的占有;“悟”是思维对事物精髓的提炼和升华,是学生对材料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感悟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只有既“深感”又“透悟”,才能使思想走向成熟、趋于深邃。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重分析讲解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地感悟作品,让他们在自主的学习体验中获得美感,加深理解。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引他们到“感受、体验、品味、领悟”的道路上来。因此,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感悟作品,让他们在自主地学习中体验学习的愉悦。其中,比较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在比较中感悟用语之妙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语言总会有许多遣词精当,意蕴丰富的句子。上课时,要是点到即止,只泛说其“妙”,则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典型的语言材料多作比较,重锤敲打,才能使他们体会用词的精妙,领悟丰富的意蕴。如《荷花淀》中写水生嫂等几个女人在探夫未遇的归途中,先是悠闲轻松地划着船,作者写道“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当她们看见日本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