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咏蝉①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②,南冠客思侵③。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⑤。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⑥。
─────────────
注:①唐高宗仪凤三年(678),任侍御史的作者因上书论天下事,得罪武则天,被诬下狱。诗前有序以明意,借蝉自况。②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③南冠,楚国的帽子,《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因以指囚犯。客思,他乡思故乡之情。侵,扰。一作“深”。④玄鬓,用女人的鬓发比蝉。语出崔豹《古今注》:“魏文帝宫人莫琼树乃制蝉鬓,望之缥缈如蝉。”白头,指自己,语出汉乐府《杂曲歌辞•古歌》:“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⑤这一联写蝉之艰苦遭遇以自喻。⑥高洁,古人认为蝉“饮露而不食”,诗人以之自喻,希望有人为之鸣冤昭雪。
【 译 诗 】
秋天里鸣蝉在树枝上高叫,囚徒思乡之情正逐日加深。
哪能受得住你如墨黑羽翼,竟然正对着我像唱白头吟。
重重寒露沾身欲飞难展翅,阵阵西风刺骨想唱声易沉。
没有人会相信你清高廉洁,又有谁能来剖白我的冰心?
【 作品简析 】
这首咏物诗写于六七八年,骆宾王因屡次上书言事触怒了武则天 . 1 .
而被捕入狱,在狱中闻鸣蝉而引发万千感慨,就写下了这首名诗。
首联点题,言因蝉鸣而引起人的愁思。颔联运用比兴的手法,双关的修辞格,把愁思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颈联将咏蝉与叹己融为一体,物我一境,写出自己环境压力大,仕途不得志的艰难处境。尾联写蝉的心志高洁,并以之自喻。在浑浑浊世,谁能相信自己,替自己洗清冤屈呢?
陆云在《寒蝉赋序》中说,蝉有“五德”,为文、清、廉、俭、信。这首诗选择了最能够表明自己心迹的“清”、“廉”两德,既写蝉也写己,物我相融,以充分抒发自己含冤入狱的悲愤之情,控诉恶势力对自己的迫害,并希望朋友相信自己的清白和无辜,且为之辨冤昭雪。
这首诗的语言凝炼简洁,语涉双关,多用偶句,巧借典故,寄托忧思,真切自然,不著痕迹,饱含沉郁哀伤的感情,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读后潸然泪下,是咏物诗中不可多得的上乘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