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350字。
斑 纹
A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斑纹”的内在含义,把握行文思路,揣摩诗意的语言,赏读多种写作手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领悟本文的哲理和情感。
3.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学会以平视的角度和深度的情感体验来看待自然和生活。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斑纹”的内在含义。
2、了解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斑纹”。
3、揣摩本文诗意的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富于思考的哲理性语言。
2、以深度的情感体验来看待自然,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建议
文本研习。二课时。
课前预习
1.词语积累:
逶迤 斑斓 盘踞 螺旋 匍匐 巢穴 慵懒 蝰蛇 蓑鲉 鹰隼 晕眩 青睐 婆娑 精湛 偏袒 强悍 接壤 酝酿 哺育 脖颈 颤抖疱疹 蛊惑 罪孽 犁铧 老趼 碾砣
2.列出文中围绕“斑纹”所写的事物,思考 “斑纹”在文中的含义和特点。
3.圈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和你预习中没有读懂的语句。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在打开书本之前,请先回忆预习时你对本文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斑纹”有何含义?
(这两问学生自由回答,目的一是检查预习,二是为下面有效研读文本作铺垫。)
二、研习文本
1.全文围绕“斑纹”描写了哪些妙趣横生的事物和现象?请按顺序一一标出,并注意作者是顺着怎样的思路来展开文章的。
明确:
全文围绕“斑纹”描写了以下一些有趣的事物:
蛇
蓑鲉 鲑鱼 螺壳 瓢虫 鹰隼 长颈鹿 斑马 老虎 豹子 梅花鹿
昆虫 奶牛 毒蜂
美女背部的文身;病变皮肤上的疱疹;孕妇腹部的妊娠纹;遇害者脖颈上的抓痕和刀伤
大地 春夏秋冬四季在大地上表现出的不同的斑纹
陶碗 瓷器 碾砣上石质花纹 蛋卵上斑点 变质面包上菌斑 粒子分布方式
人类记忆与情感的斑纹 ……
我们自己如同神眼里的斑纹 ……
(提示:可分类呈现;注意表达时提炼语言;不要漏掉有关信息,特别是必要的修饰和限制)
(定格投影,有条件可以逐渐呈现,因为要引起学生对思路、详略等方面讨论和深入思考)
3.文中写了这么多与“斑纹”有关的事物,显得繁复而不紊乱,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明确:作者以细腻而又精致的描述向我们呈现了大地灿烂的风景,由蛇的斑纹写到自然界各种动物的斑纹,进而写到大地、人类的劳动和内心世界,行文思路如下:
(1)1—5段:详写了蛇的斑纹。
(2)6—10段:由蛇写到自然界其他动物的斑纹。
(3)11—14段:文章由植物、大地、人类的劳动、宇宙,直至我们人类的内心世界,斑纹无处不在。
整篇文章应该是按照由点到面,从小到大,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展开的。
行文思路:由形象的斑纹到抽象的斑纹、由斑纹到生物习性到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由生命现象到对神秘自然的敬畏。
(无论是把它看作科普说明文,还是看承散文随笔,都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