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00字。
清源正本话拓展
浙江绍兴鲁迅中学 彭玉华 312000
文本拓展是时下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时髦用语,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从为什么要拓展,怎样进行拓展,拓展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三方面对这一教学现象进行分析。
一、必要与可能
从语文课程内容的建设来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要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就是要使语文课程走出孤立、闭锁、僵化、低效的困境,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和领域。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读写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课标所示新理念为文本拓展提供了保障。
从语文课程的实施来说,阅读教学主要通过文本的学习来达到目的。叶老有句名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两层含意:一是指教材的凭借作用,强调的是教材的工具性,即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其二是指弹性使用教材,进行科学地增删,合理地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就是说可以这样理解,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既可以用教材做例子,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内容做例子。而新课程据此提出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理念,为文本拓展提供了支撑。
从文本的特点来说,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由此,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在一个文本中,不同程度地以各种能够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文本。文本的互文性特点为文本拓展提供了可能。
上述三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文本拓展的必要和可能,基于此,文本拓展成了课堂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得以流行也就顺理成章了。接下来的事就是拓展什么和如何拓展了,也就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了。因而有必要从内容入手,结合方法对文本拓展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梳理。
二、途径与方法
吸纳课外教学资料的途径和取向是多元的,大致可以遵循两个途径:第一是纵向开拓,从文献方面查找与课文有关的作家生平经历或作品评论等历史资料;第二是横向扩展,与其他学科链接、与其他文本比较、与现实生活接轨。如果把这两条路径看作文本拓展的纬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