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字。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依舟ququ1973
教学目标:
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1、学习对比、拟人、列举数据等方法。
2、吸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2、查找并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3、在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或疑惑整理到学习笔记上。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两组关于罗布泊的图片。一组是昔日的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另一组是今日的罗布泊(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
同学们,我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呢?这究竟是谁造成了罗布泊今天这样的悲剧?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罗布泊。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诵读积累,走进罗布泊。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忧患意识。
2、题目中“泊”字和“仙湖”“消逝”说明了什么?今日的罗布泊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根据课文内容圈画出关键性的字词。如“沙漠”“神秘”“绿洲”“仙湖”“改道”“四盲”“青海湖”“月牙泉”。
3、纵观全篇,概括归纳全文的思路。
全文的思路大体是这样的:开头写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趋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设置问题情景一:
精读课文,找出撼人心灵、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揣摩体会其作用。(可从词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方面来品读;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读后的感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然后再全班交流。
从根本上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作者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
设置问题情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