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职高语文单元同步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内蒙访古(练习测试1)
1.下列加黑的词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崎(qī)岖 迥(jiǒng)乎 苑囿(yòu)
B.屏嶂(zhàng) 呼韩邪(yé) 庐朐(qú)
C.单(chán)于 款塞(sài) 享(xiǎng)殿
D.绵亘(gèng) 青冢(zhěng) 城阙(què)
2.选词填空:
(1) 过了集宁,就隐隐望见了一条从东北向西南(a.扩展 b.延伸 c.伸展 d.发展)的山脉,这就是古代的阴山,现在的大青山。
(2)大青山是一条并不很高但很(a.辽阔 b.宽广 c.广阔 d.宽阔)的山脉。
(3)正因为如此,任何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内蒙西部,就必须(a.攻占 b.占领 c.占有 d.占据)这个沃野。
(4)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a.称赞 b.赞颂 c.歌颂 d.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空白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火车 居庸关,经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以后,便在我们面前 了一片广阔的原野,一片用望远镜都看不到 的原野,这就是古之所谓塞外。
A.走出 展开 尽头B.开出 展开 尽头
C.开出 敞开 边际D.走出 敞开 边际
(2)我们都想从铁道两旁看到一些塞外风光,黄沙白草之类,然而这一带 无黄沙, 无白草, 有肥沃的田野,栽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
A.又 又 却 B.又 也 只 C.既 亦 只 D.既 又 却
4.下列句子中,带双宾语的一句是:
A.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
B.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C.这两个蒙古语的地名,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直到十三世纪或者更晚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有森林、有草原、有鹿群出没的地方。
D.这些古城不能称为真正的城市,只是一种驻扎军队和屯积军用粮食武器的营垒。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城市,正是建筑在大青山南麓的沃野之中。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这是多么平静的一个原野!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
(1)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答:
(2)对画线部分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屏风”用的形象,贴切地表现出阴山的“屏障”作用。
B.“青铜”用的准,与秋天的阴山颜色一致。
C.“青铜”与作者翦伯赞先生历史学家的身份及此行考古的目的暗合。
D.这处文字使用了比喻,主体是“阴山”,喻体是“青铜的屏风”。 ( )
(3)对“风浪最大”一语的正确理解是:
A.汉族与匈奴多次发生激战。 B.寒流南侵,风势恶猛,飞沙走石。
C.剧烈的民族纷争。 D. 游牧民族异军突起,盛极一时。
(4)这段话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A.放眼壮丽山河,追怀历代风云变幻。B.抚今追昔,说不尽的感慨浩叹。
C.歌颂塞上风光,谴责游牧民族南侵。D.赞美之情掩不住遗憾之意。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围,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②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③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④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沙漠,进入汉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
(1)第①句是递进复句,第②句是条件复句,第③句是假设复句。( )
(2)①②③与④构成了第一层次的对比,强调沃野的重要性。( )
(3)①②与③构成了第二层次的对比,强调沃野对游牧民族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