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40字。
闲情愁绪“梦”“落花”
□任灵华
《名作欣赏(学术专刊)》2007年第11期
关键词:李 煜 梦 落花 意象 寄托
摘 要:在李煜传世的三十余首词中,“梦"意象和“落花”意象占了很大的一个部分。身为词人和君主双重身份的他,政治上的失败却成就了他的绝世才华。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他,把这种情感用“梦”和“落花”来表达,语句洗练明白而又包含着深深的寄托。
李煜(937-978),字重光,是南唐最末一个皇帝,史称李后主。九七五年,南唐被北宋灭亡,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此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月。政治上失意反成就了李煜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的重要的地位。他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工书法、善绘画、精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的造诣,词的成就尤高。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泪洗面”,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李煜的词,虽现存仅有三十余首,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耐人琢磨玩味的是,他词中经常出现的“梦”和“落花”这样的意象。在李煜词中“梦”和“落花”的意象可谓是其词意象群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梦” ——心灵的踪迹
“梦”意象是传统文化形成复现的主题,在中国诗歌中经常出现。梦是人的一种精神现象,人的心态不同,其梦境就不同。总体来看,李煜词中“梦”的意象大致可分为三类:即亡国之前对于奢侈淫靡生活的迷梦,亡国后对于故国不再的怀恋之梦,以及在国破家亡之后对人生的虚无之梦。
1.纸醉金迷的奢华之梦。
作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的李煜,按照嫡长子袭位的封建传统,他绝对没有做皇帝的希望,而且他自己也丝毫不作这样的奢想。他的本志大约就是要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经纶满腹的高人隐士。然而一个正确的人偏偏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一个错误的人生坐标上,这一切早已注定他的一生将以悲剧收场。作为一国之主,他不仅具有无比优越的物质条件,大可任情而动,随意而为。如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浣溪沙》)。这里轻歌曼舞,通宵达旦,鼓箫阵阵,笑语盈盈,这种淫靡之梦已经弥漫了整个朝廷。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玉楼春》)上片写春殿歌舞的盛况,下片写踏月而归的兴致,陶醉在艺术创造的天国里。那些纸醉金迷,灯红酒绿,长夜欢饮,宫帷调情,李煜一一写来,勾勒刻画,有情有韵。他这些作品,与其说写尽了风流缱绻,毋宁说是于温馨香软之中寻求一种精神慰藉,沉醉在自己构筑的迷梦之中。
2.满腹惆怅的怀恋之梦。
就李煜而言,从二十五岁作皇帝,到四十岁降宋,四十二岁生日时被药毒死,其间命运的巨大变化,不能不对他的感情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南唐灭亡后李煜被宋太祖所俘,尝尽国破家亡的滋味,终日以泪洗面。这时期他词作中所描绘的梦意象大多是往日浮华生活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