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诗词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江苏省天一中学 叶 环
诗词教学在现阶段日益得到重视,教师除了完成课本上的诗词作品之外,还常常会补充一些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假如我们一味地照本宣科,即拿着一两本“教参“、“赏析”之类的东西就以为万事大吉的话,那往往就会产生许多问题。归纳一下,有这样几方面需引起注意:
第一,顾词而不顾章、句。也就是孤立地看某个词的注释似乎言之成理,而实际上是存在问题的。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激扬文字”一句,课本注释:“激扬,激浊扬清,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这里就有瑕疵。先看“激扬”一词的释义。《辞海·语词分册》列出了三个义项:(1)激起之意,亦指感动奋起;(2)激励;(3)犹激昂。《辞源》则只给出“激动振奋”一项,但均不见“激浊扬清”之说。那这个解释有没有依据呢?有,它来自《现代汉语词典》。在毛泽东的诗词中,遵循古汉语的遣词用语毕竟是占了大多数,“激扬”一词也应该按照古汉语来解释,而在这方面,《现代汉语词典》无疑是远不如《辞海》、《辞源》的。再推论一下,《现代汉语词典》作如是解有没有来源呢?查究一番,总怀疑这是受50年代影响甚大的臧克家《毛主席诗词讲解》的影响(该书就是作“激浊扬清”解释的)。这样解释的毛病就在于孤立看待、以今语释古词。让我们先来看《沁园春·长沙》一词原句。该词下片第三句是由一 “恰” 字领起的,拢括七句,即:“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求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从形式上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段在“恰”字的领起之内,按《沁园春》词牌的句式规定运用了整齐的“对句”形式,与“激扬”一词处于对等地位(即句法结构相同)的是“风华”、“挥斥”、“指点”三词。“风华”即“风姿英华”,晚唐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有“王俭风华首,萧何社稷臣”,“风华”、“社稷”对言成文,是近义词构成的对等结构,“风”、“华”二字是近义指、同情状的“类义词”,即词义的趋向性一致。“挥斥”语出《庄子·田子方篇》:“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晋代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奔放”,分开来讲,“挥”即“舞动”,“斥”即“开拓”,都是于“奔放”相关的“类义词”。“指点”一词见词即明,无庸赘言。这样,问题的症结就显露出来了——独有这“激扬”一词“激浊扬清”的释义成了意指虽近而情状完全相反的结构,放在上下文中看无疑是“茕茕独立”的。反观上文所引《辞海》、《辞源》的释义,无论是“激昂”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