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情实感和文学底蕴成为写作的可用之兵——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三个着力点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让真情实感和文学底蕴成为写作的可用之兵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三个着力点
烟台格迈纳尔中学 佘玉梅
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掌握某种活动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事实证明,一个人只有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了需要,才有可能对这种事物发生兴趣。语文老师,就要有一双慧眼,一颗敏感的心,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并适时的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写作上来,使学生在浑然不觉中,改变 要我写 的被动局面,开始 我要写 的创造学习的新历程。为此,作文教学我主要抓好三个着力点。
一. 点击心灵深处, 任由情感倾诉.
由于远离父母,在外求学,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会涌动着一种对家庭,对亲人的强烈的情感倾诉欲。尤其是在他们情感低迷委顿的时候。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就曾写到: 夫天者,人之始者;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返本,故穷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病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因而,笔者认为,在第一堂作文课上,老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笔,尽情的倾诉对父母所给予的爱的无限的感激和对亲人的深深的思念
我们说,通常情况下,一个感情淡漠的人,很难说会有什么事情能激起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的。教师,在学生的生活中充当着点燃学生生命之火的角色,而语文教师从本专业的实际出发,最佳的行为方式就是运用多种渠道去点击学生的心灵深处,拨动学生情感的这根弦,以期他们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这种共鸣的最佳表现方式,就是写作。作文中,学生们或再现暖融融的家庭的温馨,或描述相濡以沫的艰难的往昔,或表现母爱的琐碎于伟大,或感知父爱的严肃与博大。应该说,家庭的话题,是学生最毫无拘束的写作空间,唯其在这片天空中自由驰骋,学生们才能写出真实的,既感动自己,又感动他人的佳作。
提起父亲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可是要写父亲,我才发现父亲原来是那般的不能刻画,有一种感觉,我用笔描绘不出,但有一份真情,我用心却能体会!
我佩服父亲,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他的血;我佩服父亲,因为他美好而又善良的思想;我佩服父亲,因为他坚强而伟大的人格
父亲如山,我会做山顶的一株劲松,让他自豪。
父亲如海,我会做海上的一艘巨轮,让他骄傲。
--姜晶《我的父亲》
在此基础上,若教师能在学生们尽情挥洒自己的家庭情结的时候,再加以正确引导,将这一局限于个人的狭隘的爱的情感引导于对集体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这将不啻于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与纯洁,而学生的情感的回归,更增强了他们着眼现在,挑战未来的勇气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