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50个字。
语文版七年级上文言文课标推荐背诵篇目阅读
班级 姓名
一 《论语》六则
子曰:“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 ,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 ,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2.填空: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不亦说乎(说: )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
⑶可以为师矣(为: ) ⑷学而不思则罔(罔: 殆: )
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 )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
4.在文中空白处补写原句。
5.摘出出自《论语》六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 、 、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
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
⑶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文: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
敏而好学( ) 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 )
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学而不厌 古义: 今义: 是以谓之“文”也 古义: 今义:
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 , 。
11.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12.《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
13.文中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
14.“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15.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
1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17.指出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 ) ⑵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⑶默而识之( )
18.“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与“华而不实”中的“而”意思相同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