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50个字。
从语文考试“零优分”说起
南京市 孙刚
期末考试区统一测试,考试结束后试卷全部密封送教研室,然后学校间对调串改。
拿到试卷时,我们初三的几个语文教师都傻眼了。初三年级共14个教学班近800名学生,语文一共才考了10个优分(满分120,96分及以上为优分)。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其中一个还被“剃了光头”;不及格人数一个班也有8人左右。辛辛苦苦忙了半年,到头来却是这样的收成。初三的学生和家长都很关注成绩,我们怎么给家长和学生一个交待呢?又如何对得起学校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呢?一下子,我们似乎成了学校的罪人,我们初三语文备课组的成员个个精神沮丧。
没想到从兄弟学校传来消息(这个学校的试卷与我们学校是同一个学校批阅的),他们学校10个教学班共4个优分,不及格人数也不在少数。我们的心里有些宽慰,他们学校已经连续三年获区综合评估一等奖,而且语文成绩一直很好的。
冷静思考,许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考试检测的状况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抱着一副碰运气、靠天收的心态,甚至出现认为没有考好的原因主要在于阅卷差异上的想法。许多时候,学校只根据期末、中考这些重要考试的成绩,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和指责。面对不尽如人意的教学成绩,教师也只能忍气吞声,自认运气不佳。可我们能不能也反思一下语文考试的试卷,思考一下由于语文考试的评价标准主观性强,导致阅卷标准尺度不同而人为造成成绩失真的情况,以及如何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语文教师呢?下面,笔者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一些反思。
一、语文试卷彰显“课改”精神,不识庐山真面目
实行新的课程改革之后,语文的试卷面貌也随之一新,出现了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对联、古诗词鉴赏、课外文言文阅读等形式活、内容新的题目。这本无可厚非,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本时,不囿于课本,“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但是考查能力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