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40字。本说课稿突破教教材的藩篱,创造性地整合教材,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提高学生精神层面。
大赛
参赛小组:高中组 姓名:关洁
工作单位:安徽省蚌埠四中
邮编:233000 电话:13966050250
中国节与古人姓名字号
——解读中国古人的美丽情怀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古代文化常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必修五“梳理探究”模块的一个专题。这一模块的设置,较之传统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一大亮点。“梳理探究”重在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活动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文化现象,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学会深入思考,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们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掘、探索问题的能力。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可见教师无疑就是一粒火种,他的职能就是让那些堆起来的干柴燃烧起来,而不是一个只会冒烟的棍棒。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是针对“古诗文阅读鉴赏”提出的,而古诗文阅读教学又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中之重。让中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掘、探索问题是教授此课的核心。诚然,这一转变与飞跃很难依靠一日之功,但至少在我心中,我希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给予学生学法上的引导,以期达到一份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⒈ 教授本文的教学思想
古代文化常识包罗万象,教科书中介绍了四个方面: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要想在一课时内说完显然是既仓促又浅显的。因此我大胆地突破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藩篱,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结合当今社会人们爱过西方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而往往忽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的现象,从四个专题中抽取了两点——中国节和古人姓名字号并整合出全新的理解,发现并欣赏中国古代文人的美丽情怀,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华夏文明的敬仰。
有位作家说,我们不能掌控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提高生命的质量。我想:我不能给学生未来,但我可以给学生选择未来的思想!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具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教学的实质就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和思想。
2、教法和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