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春节民俗概说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锡山春节民俗概说
岳燕芳
提 要:本文主要介绍春节期间无锡锡山农村地区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包括相关的饮食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民间娱乐习俗以及民间俗语、谚语、民间传说等。本文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这些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
主题词:春节、民俗、概说
概 论
民俗,又名风俗、习俗、民风、谣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是一种群体智慧的结晶,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它的主体部分形成于过去,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其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着一个国家或民族民众的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和变化。
民俗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变异性的特征。掌握了民俗文化发展的稳定性特征,在观察具体民俗事象时,就会自然形成一种历史和发展的观点。
民俗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稳定中随时包含着可变因素,这就是变异性。
民俗是靠语言和行为传承的,这种方式决定了民俗在历时的和共时的传承过程中,不断适应周围环境而做出的相应变化。变异实际是民俗文化机能的自身调适,也是民俗文化生命力所在。存在于当今社会中的种种民俗事象,大都是古代民俗变异流传的结果。变异是民俗文化保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
而本文所要研究的,则是民俗事象中的一项:岁时节日民俗。由于资力有限,故而研究的范围也只能局限于本人所熟悉的无锡锡山的农村地区。本文的主要任务在于介绍春节期间无锡锡山农村地区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以科学的态度,对这些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