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60字。八声甘州
上海市嘉定一中 商延荣
教学目的:
1、体会词中意象的抒情作用以及“从对方着笔”的抒情方法。
2、感受词人登楼临远所抒发的羁旅思归的感情。
3、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说明:
柳永的这篇《八声甘州》可称为其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王国维更把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从词的内容看,这首词写的是羁旅行役,思乡怀人。我们知道柳词以柔婉见长,可此词却由于登楼临远而使词的意境开阔起来,在“绮靡”中透出一种悲壮,正如苏轼所言“不减唐人高处”。此外,这首词还采用了“主客移位”手法,将诗人深深的怀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在教学中若能围绕这两点展开,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读这首词,正确地理解诗中的形象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体味视野开阔、意境高远雄浑的词句以及“从对方落笔”的抒情角度。
2、理解意象所蕴含的诗人感情。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说明:
在我国古代浩若烟海的诗文作品中,有很多积淀了我们民族深厚感情内涵的“意象”。诗人往往借助于诗歌中的这些意象来传达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意象内涵的理解去解读诗歌,把握诗意。如诗中的“暮雨”“残照”“关河”等等意象。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音乐渲染氛围,导语引出作品1、在上课前播放《思乡曲》(马思聪)
2、在古代诗文中,有一种意象寄托的感情最复杂,这就是亭台楼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寄寓在亭台楼阁中的,有歌舞升平的宴乐,踌躇满志的喜悦;有一展襟怀的豪迈,凭吊古人的感慨,去国怀乡的牢骚,英雄失路的悲愤;有友人离别的销魂,死腹盼归的粉泪,儿女私情的管弦……这节课让我们伴着这如泣如诉的乐曲,走进北宋词人,中国婉约派词作代表人物柳永的内心世界,看看他的代表作品《八声甘州》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感染情绪
1、音乐其实是一种情绪,音乐的感召就是情绪的渲染。课前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以便激起学生的情绪。2、设疑问、引思考。在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