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50个字。
古典诗歌中考命题特点及教学对策
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 严静
〖摘要〗古典诗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不少学生很喜欢它,但考卷上的得分率并不高,如何既能培养学生的诗歌素养,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又能提高应试能力?结合中考的命题特点做一分析,和诸位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激趣、多读、精讲
近两年,各地中考都考到了对古典诗歌的赏析,主要考点有: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诗歌语言的赏析。例如2007年南京中考题 阅读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1分)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题目虽然不是很难,但由于考查的范围有二十几首诗,复习起来太多,学生难免会顾此失彼,复习效果不佳。教师只有从初一开始,扎实有效地进行诗歌教学,学生才能在中考备考前,复习起来轻松些,究竟怎样教好古典诗歌呢?
首先要激趣
我们先来看看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少,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课堂的教学方法又比较呆板,课堂死气沉沉,很多老师把它和文言文一样教,提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把古诗词进行分解。重字词的解析,内容的分析,轻诵读和感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中,没有个性的阅读必然导致兴趣的丧失和能力的降低,造成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1、 导入“激趣”
古诗教学前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陶渊明《归园田居》时,可先讲述陶渊明生平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