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堂主体生成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4/20 7:1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构建课堂“主体生成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湖南省宁乡一中 喻桂香

内容摘要:创造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智慧能力最集中的表现。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创造生命意义的生活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过程中,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关键词:创造主体   生成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被人誉为“20世纪教育天才” 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这句话不仅道出了教育的本质,而且也道出了这样一个真谛:惟有不断发展的语文教育,才有不断发展的自我。语文课堂是最具创造力的生命空间,语文学习是创造主体的精神漫游。人教版新的语文大纲明确规定:“教学中要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具体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见使学生成为创造主体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的所决定的。
那么,什么是创造呢?“创造就是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创造,就是独辟蹊径,推陈出新;创造,是打破常规,另走新路;创造,就是破旧立新,创出特色。”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如是说。可见,创造性总是以个体的主动探究性为前提的。
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严重阻碍着学生创造主体的生成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落后于社会需要、时代要求和世界发趋势。主要表现在:以课堂为轴心,以讲授为重心,以考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过分强调现代社会对语文素质的客观要求,忽视学习主体的内在目标,过分强调外力的推动,忽视内因是根本动力,忽视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和人生体验;缺乏主体自我完善的内在驱动力。多数课堂依旧沉闷、刻板、干枯、肤浅,令人可怕的乏味,甚至可惜,“唯书”、 “唯师”,逐渐消磨学生的灵性和个性,始终无法摆脱普遍被学生厌弃的命运。
  究其原因,不能忽视的方面就是广大教师还没有真正从传统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没有真正树立现代的、民主的、创新的学生观。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师道尊严传统的国家。韩愈提出的“传道授业解惑”成为教师的神圣职责。在这种传统观念积淀下的教师心态太沉重了,加之应试教育中,教师的应考经验和解题指导,更加强了教师的权威地位;似乎教师应是全知全能的智者,可以随时为学生指点迷津。尤其是中国语文教学,从封建社会以来一直有一种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的观念。如果教师不放下这个可怕的精神重负,只怕教师自己的思想就无法获得解放和自由。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将严重阻碍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思想交流和学术探讨,甚至可能成为弥漫在教室里的精神毒雾。由于教师不改进课堂授课方法,许多学生开始游离于课堂学活动之外,从而日渐“边缘化”,逐渐失去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使教学目的无从实现,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纸上谈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