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50字。
文字治污,迫在眉睫
——国人是该严肃对待错别字的问题了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中 高葆金
近日,国家公布了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其中规定语文作文"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这在考生、家长、教师中、在文学和教育界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褒贬不一,有人赞赏;也有人说太苛刻!愚以为,我们是该该严肃对待错别字的问题了,文字治污,迫在眉睫!
今年春节,笔者高高兴兴花了近千元,买了个万利达高清歌王DVD,一放歌碟,却大失所望,歌碟上的字幕错别字真是让你哭笑不得,像《我的中国心》中“祖国已多年未清静”、《该是回家的时候》中本来歌词是“月上柳枝头”则变成了“树上有只狗”,简直另人发指!
笔者曾碰到一位出版社的退休老同志,他是搞校订的,他说当年,在他们工作中,谁校订的稿子,如果出了错别字,那不得了,就像医生出了医疗事故一样!可是现如今,则不单纯是错别字的问题了。你翻翻书摊上的书,甚至你走进一个书店,那几乎是无错不成书了!甚至,本来就是辅导学生高考的语文资料书也频频出错。公开出版的书,错字、病句、还有标点错误,随书可见。再看看现在的报刊杂志,再打开开电视广播,各式各样的大众媒介,读错的、写错的也随机可见,媒体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传播着错字与病句,传播着常识性错误,严重破坏着汉语言的纯洁性和规范。
君不见,那一本正经的主持人,却时常把“感同身受”“炙手可热”“美轮美奂”等成语用错;那仪表堂堂的演员,一出口,却经常读错字音,每每让人大失所望。还记得,曾几何时,一位扮演周总理的演员,竟然把“虚与委蛇”的“蛇”读成了“she”,也真有损于总理形象!
君不见,传唱流行很广的歌儿,也有被名演员唱错的:听,《心雨》中“我的思念不再是决堤的海”,“堤”竟唱成了“ti(提)”;《少年壮志不言愁》中“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痴”竟唱成了“zhi(知)”等等。有谁听了唱错的词儿,心里能不别别扭扭?
君不见,现如今,那包装精美的图书,却纰漏不断吗?且看几例:
江西樟树干部刘晓生的网上帖子说:电视台播出的20集电视连续剧《不共戴天》,笔者竟发现字幕中的错别字连篇,并且几乎每集的字幕中都反复出现错别字。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出现错别字之处高达50处之多。尤其不能原谅的是,不少错别字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可是却在那些大导演、大编剧、大制片的眼皮底下顺利通过,最终堂而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