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句之花,亮自己文章—— 谈名句的妙用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4/22 21:3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7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借名句之花,亮自己文章
 —— 谈名句的妙用
               山西祁县中学  史德仁  030900
优秀文章的语言需有文采。名句如花,妙用能使文章增彩生色。
制造名句可敬,妙用名句可佩。二者的关系,正如太阳与月亮。太阳制造了光,光热无比,是阳刚之气:月亮妙用了光,柔和有加,具阴柔之美。妙用名句,一方面延伸了名句的生命,尊重了作者;一方面也能借他人之花,亮自己文章。
妙用名句有三种形式:引用、化用、翻用。引用自不必说,化用是指运用名句不变意思,而根据语境适当改变原文的句式,产生一种效果、增添一分雅意。如:王安石的“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就是化用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别有韵味。其实,生活中许多时候也在化用名句。一些流行歌曲喜欢用唐诗宋词的标题或名句来做歌名,如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A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等等。琼瑶和冯小泉等人的词作中较多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来营造氛围,表达情怀,真正高明的应数陈小奇。他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白云深处》和《巴山夜雨》),歌名便是从古人处借来,“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和“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白云深处》)这些优美的歌词不都深得古典诗词名句的三昧吗?陈小奇借此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通俗的流行歌曲也借助古典诗词包括其中的名句增添了许多雅意。中学生写作化用名句当然也能使文章生辉,比如:“我梦想,驱驰于塞北苍茫辽远的大漠,在猎猎的朔风中,感受长河落日的情怀;我梦想,置身于江南小桥流水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莺啼的情调。”有了这“长河落日”、有了这“小桥流水”、有了这“水村莺啼”,语句增色不少,既带境又传情,更富有文化底蕴。欣赏着这些句子,好象还晤见了王维,晤见了杜牧和马致远。
还有一种化用是采用原名句的句式,填入新内容,表达新思想。如:
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仿《登幽州台歌》) 
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满面尘。借问青山何处有,学童遥指盆景中。(仿《清明》) 
仿陈子昂和杜牧的诗句,对环境污染进行辛辣的讽刺,机智幽默,发人深思。这已经在仿名句的基础上,更进步到对“名篇”的仿作。鲁迅在“九•一八”以后,为批判国民党从北平抢运文物,而不准大学生逃难,仿崔颢《黄鹤楼》写道: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此等化用,妙趣横生,令人耳目一新。
翻用名句也是一种绝好的形式。所谓翻用,是指舍去名句的原意,只用其词语组合而翻出新意。典型事例就是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他是这样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